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公布!去年,民生进一步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万元,基本养老、医疗、低保等保障水平提高。城镇保障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生生活补助人数增加近40%,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么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怎样算的

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公式为:

可支配收入=实际收入-家庭副业生产支出-记帐补贴-个人所得税。

生活费收入=实际收入-家庭副业生产支出-记帐补贴-赡养支出-赠送支出-亲友搭伙费。

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生活费收入)即用家庭可支配收入(或生活费收入)除以家庭人口。

目前,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农民纯收入指标,是指农村居民家庭全年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和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它是反映农民家庭实际收入水平的综合性的主要指标。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包括从事生产和非生产性的经营收入、取自在外人口寄回带回和国家财政救济、各种补贴等非经营性收入;既包括货币收入,又包括自产自用的实物收入,但不包括向银行、信用社和向亲友借入等属于借贷性的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纯收入的区别

两者的区别是很明显的。人均纯收入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减去所有支出后的数据。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个人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直接税以及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

人均纯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纯收入的平均值。纯收入:是指一年劳动所得的所有收入减去产生这些所得的所有支出。

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年收入的关系是什么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个人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直接税以及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

可支配收入=实际收入-家庭副业生产支出-记账补贴-个人所得税-个人社会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费用等。

2020年中国经济预测

2020年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2020年的财政政策,一是要优化并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切实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增强企业获得感;二是以绩效为导向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激发企业内在动力和创新活力;三是可考虑适当提高赤字率,增加债券发行,重点支持职业教育和托幼、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以及科技、基础设施、生态补短板等。

根据《2020年经济蓝皮书》显示,2020年将适度扩大专项债资金充当重大基建项目资本金的项目范围,发挥杠杆效应,维持必要的基建投资增速。基建投资增速现在是很低,在逆周期调节当中要扩大它的融资来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发力,使得基建投资既有利于当前的短期增长,又能够对未来的长期发展产生作用,不仅是一些大的跨区域的互联互通项目,而且对于5G等新型基建项目可以加大投资力度。

时间回到2020年春节期间,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影响,春节经济能效不明显,各企业延迟复工,对一季度经济数据带来影响。但央行负责人认为,这种现象不会对我国带来大规模通货膨胀,因此,对2020年中国经济影响并不大。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基建市场发展面临巨大机遇和挑战。在市场竞争方面,基建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市场正面临着供给与需求的不对称,基建行业有进一步洗牌的强烈要求,但是在一些基建细分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信息化技术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