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在微信十年的活动中,张小龙曾「半开玩笑」地向外界透露微信将推出自己的输入法。尽管两个月后我们还没能一览「微信输入法」的真正面目,但就在前几天,微信已经悄悄提交有关商标的申请:2021年3月12日,腾讯科技向有关部门申请注册了「微信键盘」商标。

根据天眼查的有关页面,目前「微信键盘」的有关信息少之又少,仅知道申请的国际分类为「科学仪器」,也不是与其他企业相关的共有商标。可能因为大家对微信一直以来都很有意见,微信键盘的消息一出,就有人对微信键盘展开了大胆的猜测。像「微信键盘不支持大段文字复制」「微信键盘会自动清理7秒前输入的文字」这样的段子也从另一种角度体现出大家对微信键盘的关注。

但不要忘记,微信已经稳坐国内移动互联网的「龙头椅」,张小龙早已没有必要向伊隆·马斯克那样处处「不务正业」蹭热点,只要专心做好微信本身就可以了。即使想不到新的产品需求,微博网友也给出了无数可以极大改善微信使用体验的用户需求。

微信又何必这样「不务正业」呢?

微信「支线任务」史

如果我们回看微信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这已经不是微信第一次「不务正业做支线」了。早在2014年,微信就提出了「微信智能硬件开放台」,借助微信第一方的后台与端口,开发者可以实现微信与智能硬件的交互。

尽管理念超前,但当时基于微信硬件台开发出来的,大多都是能实现各种聊天辅助功能的「Bot」软件,真正与微信互联互通的硬件几乎不存在。微信硬件台的开局失利在我看来主要还是因为当时智能家居刚刚起步,缺少场景的物联网设备很难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2015年,微信才正式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智能硬件——微信相框,迈出了「微信不务正业」的历史一步。就产品而言,微信相册显然算不上成功——板电脑与智能电视的流行侵蚀了智能相框的生存空间,摄影门槛的下降也弱化了「相框」的存在必要。再加上极为有限的功能与「经不起推敲」的使用体验,微信相册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离开了历史舞台,成为物联网老玩家手中的「收藏品」。

微信相框相比,去年推出的微信读书墨水屏阅读器(微信电纸书)显然离成功更进一步:经过多年发展,微信读书已经培养了成熟的生态——「内容-用户-付费」的生态也已经打通,电纸书市场也早已成熟。只要抓住其他品牌电纸书用户的痛点,向微信读书的用户宣传产品特色,微信电纸书理应有不错的销量。只可惜事与愿违,受内容生态限制,微信电纸书的竞争力远不如同类产品,微信在硬件领域的又一次尝试最终也无疾而终。

「不务正业」对微信的意义

依照过去的经验,微信键盘这样的支线任务对微信来说显然是个「亏钱」的生意,为什么微信到现在还坚持「不务正业」,而不是好好改善微信本身的用户体验呢?

我们不妨看看微信这么多年「不务正业」为微信带来了什么:

2015年的微信相册,以第一方的身份推广了微信硬件台,为第三方开发者构建了微信与智能硬件联动的前景,并为后续「小微」登陆智能音箱、接通智能家居系统做好了准备。2018年的微信电纸书,以自身硬件产品做「反例」,将微信读书App「通用、易用、低门槛」的特带到了用户面前,以「超大杯」的身份将用户推向「中杯」,为微信读书迎来了人气。

今天的主角「微信键盘」也是如此:张小龙在微信之夜上表示微信输入法的目标并不是在短期之内能获取多少用户。而是因为输入法是文字表达的入口,并且输入法必然越来越智能,并可能出现新的输入形态,所以还是值得投入去做的。

我国手机输入法市场已经高度饱和:百度与搜狗两家输入法共占据了接87.1%的市场份额,即使推出「微信键盘」,也很难对前者产生威胁。因此对于现在的微信来说,微信输入法真的算不上刚需功能,还不如跟老牌输入法搜狗合作,进一步完善用户的输入及安全体验,既省时又省力,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微信「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策略。

微信品牌化

说到底,微信之所以「不务正业」,在即时通讯外的赛道越走越远,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从不同赛道为微信引流,这也是微信这些年默默「品牌化」的意义:总有一天,微信会取代曾经的QQ,成为自己「生态帝国」的核心支柱。到那时候,「微信还是QQ?」将不再是登陆音乐、视频服务时需要做出的选择。现在的微信键盘,对微信来说只是「品牌化」的第一步。只要用户认可「微信」这个品牌,势必会停留在微信的生态中,让微信生态能更好的发展。

不过话说话来,「微信键盘」的庐山真面目尚未揭晓,腾讯是否会「放任」微信在自己生态内野蛮生长也是个未知数。我们现在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如果微信未来真的要替代QQ成为腾讯业务中全新的标识,这个曾经小众的绿色应用只会离「小而美」的愿景越走越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