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阿法狗横空出世以来,人工智能就一直是科技领域的热点,但在资本市场,看空的投资人也越来越多了,对应的现实是,越来越多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创业者,表达了对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失望,认为目前的人工智能和自己创业前的愿景差距太大。

不过,现实的情况可能并不悲观,L4级的自动驾驶商用遥遥无期,但L3级的智能驾驶已经成为了很多新车的卖点;自然语言处理(NLP)的效果仍然无法让人满意,但并不那么人性化的智能客服却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机器人技术大体还只能按照预设的程序完成既定的动作,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身边出现越来越多的自主服务设备。

虽然看上去在这些已经落地的产业化应用中,对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使用强度并不大,甚至会被一些技术大牛认为是严重兑水的伪人工智能。但只要这些应用能够解决一些以前解决不了问题,带来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那就是有意义的。人工智能这棵知识树会一直向上生长,但最下面的果实,却已经可以收获了,虽然不够甜,但能解渴。

几天前,杭州面向在杭企业征集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要求结合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特点,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示范,促进人工智能在社会民生领域的广泛应用。而近两年来,福建、上海、广州、成都等省市,也纷纷进行过类似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征集。

政府机构能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最大客户,绝不是仅仅出于扶植高科技产业的目的,而是在多个领域,确确实实有着极为迫切而庞大的需求,希望借助人工智能来提升城市管理的效率。举例一些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1.智慧医疗:提供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用药辅助、合理用药监测、处方质量监测、异常处方干预拦截、医务人员行为预警、医疗场所安全预警等。此外,在防疫方面,还包括学校缺课及疫情预警;基于全程溯源的疫苗管理,包括智能化的疫苗入库、出库与储存监控,疫苗流通管理和使用跟踪,疫苗接种管理及疫苗超期预警等。

2.智慧教育:指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处理、无线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以智能设备和互联网等为依托,构建的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的现代学校教育体系。还包括面向教育管理机构的入学划片决策智能辅助、教育舆情智能分析、校园安全智能预警、数字化校园智能评价以及教育大数据分析等。

3.智慧交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智能交通体系,通过如违章车辆及驾驶员自动识别和预警、红绿灯自行优化配时、现场违章处理和救援的智能调度等功能,用“智慧”激活城市交通脉搏,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努力让城市道路更安全、更有序、更通畅。

4.智慧规划:基于时空大数据库的建设,提供全时的虚拟服务,形成一个全感知、全要素、全周期、全开放的虚拟数字孪生城市,基于城市知识图谱的迭代和发展,并结合全球范围内先进城市的设计经验,主动发现城市规划的顶层设计方向与局部优化细节。

5.智慧园区:包括智慧门禁、智能停车、智慧节能、智慧楼宇、智慧食堂等智能化系统,并实现园区运营数据的收集,打造数据中台,实现智能化的数据汇聚和数据分析,形成有价值的园区数据资产,实现对园区内企业发展的精准分析和全景式展现,从而能够对园区内企业提供针对性的主动式服务。

6.智慧能源:构建汇聚“电网、热网、气网、信息网”在内的区域能源互联网平台,实现业务流、能量流、信息流的连通、耦合、互动、协同,为区域用户提供稳定、安全、高效的能源使用服务,更好地解决能源安全、清洁低碳、高效便捷三大基本问题

7.智慧环保:基于物联网与通信技术,多渠道采集与生态及环境有关的海量数据,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以及预测将来可能有出现的生态环境变化,辅助政府及专家进行精细化决策,以解决环保问题和消除环保隐患,从而改善环境,提升居民生活环境的质量,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8.智慧建造:广泛应用BIM、物联网、云平台、二维码等先进技术,借助工程现场的多元化监测传感和运营平台的数据处理能力,全面打造智慧建造体系,实现对人(人员)、机(设备)、料(材料)、法(方法)、环(环境)的实时定位监控和全建造周期管理。

9.智慧办公:满足各级党政机关政务协同办公需求,包括日常智能监察、人员绩效管理、无纸化办公和移动审批、支撑现场办公、以及政务数据可视化等,并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让决策更科学。

10.智慧政务:结合证件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通过智能政务服务机器人,为办事人员提供便捷的信息查询、事项办理等自主化服务,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11.智慧民生:实现对居民、流动人员、车辆、房屋等信息的全面、精准采集和管理,为政法、公安、应急、综治、街道、社区等多部门提供相应的业务支撑,深度精细服务民生。

12.智慧养老: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智能终端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平台,拓展远程提醒和控制、自动报警和处置、动态监测和记录等功能,构建居家虚拟养老院。

13.智能信访:通过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智能客服等技术,针对来电来访的信访人员的诉求进行智能引导,并进行诉求智能分类、等级预判与相似诉求处理案例提取,以辅助接待人员进行处理。

14.智慧应急:满足应急、安监、环保、燃气等各级部门的各项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 实现应急值守监测和预警、应急事件分析评估、应急决策辅助、应急物资智慧调度、应急现场指挥辅助等功能。

15.智慧安防:以AI技术为支撑,将传感器、视频监控点等数据源的信息通过传输网络集成到一个综合的IT系统上,基于“人脸识别”、“行为识别”、“轨迹识别”等技术,达到预测威胁并及时响应的目的,有效降低传统安防领域过度依赖人力,成本耗费极高等问题。

16.智慧审判: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识别和分析相似案件的量刑幅度并提供量刑参考范围,以及为法官提供裁判文书参考模拟等。

从目前看,未来可能只有两类“人工智能”公司,第一类是始终引领人工智能领域某些核心技术及模型算法发展的高科技公司,他们会继续为整个人工智能产业提供基础技术的赋能;第二类是集成或自研一些可能并不尖端但已被打磨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为传统产业,包括政府机构,提供小步快跑式的信息化服务升级和人工智能应用落地。

至于目前许多技术实力并不突出的人工智能企业,则需要尽快明确自己的方向,继续做通用可赋能的人工智能技术?还是以应用和项目为核心进行技术的集成或自研自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