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1月10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11月10日,“2021年福建省河湖健康评估蓝皮书发布会暨健康河湖、幸福对话跨界交流会”在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举行。福建省河湖健康研究中心发布了2021年福建河湖健康评估的最新结论。
苏玉萍教授发布“2021年福建省河湖健康评估蓝皮书”。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摄
现场,河湖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苏玉萍教授发布了“2021年福建省河湖健康评估蓝皮书”,介绍了福建河流概况、评估范围、评估指标、评估方法、179条河流和42座重要湖库的评估结果,展示了福建省河流健康评估工作的特色。
评估指标赋分结果显示,福建省流域面积大于200平方千米的179条河流健康综合指数平均分为78.6分,大于60分的河流占100%。
总体表现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河岸带保护、水质状况维持得好,供水水量保障程度、防洪达标率、公众满意度比较高:与2020年相比,生态流量保障程度有比较明显的提升,但在河流纵向连通性、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有待持续改善。
福建省42座水库总体表现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库岸带保护、下泄生态基流满足程度、供水和防洪状态好,水质方面有待提升,但在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
经统计,发现我省河流总磷浓度和溶解氧浓度这两个指标超标频次相对比较高。143个国省控断面中,溶解氧浓度超标断面19个,总磷浓度超标断面13个,总磷浓度和溶解氧浓度同时超标断面有3个:溶解氧浓度超标断面主要分布在闽江流域福州、南平、三明和宁德等地区,总磷超标断面主要分布在福州、宁德、莆田、泉州等地区。
苏玉萍教授表示,今年评估以“公民科学家项目”吸纳了福建省各地市公众参与水库的调研及水样的采集和问卷调查,将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相结合;探索构建基于地区分布特征的浮游植物和营养状态的基准值,深化生物多样性指标的评估;新增了21座县级水源地水库的健康评估,重视河流生态健康状况和人体健康风险协同评估,以及县域单元的综合评估。
福建省河湖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李宝银教授指出,福建省河湖健康研究中心于2021年11月编制完成“福建省河湖健康蓝皮书(2020-2021)”对实现福建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与会专家和来宾分别就此次“福建省河湖健康蓝皮书”评估研究方法、评估工作的意义进行深入点评和指导。
其中,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士吴丰昌表示,今年评估增加了公众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把老百姓对河流保护的评价和满意度很好的融入评估工作,这些全国是一个创新,可以在全国推广应用。福建的河流和水库总体是健康的,这与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效是一致的,评估报告客观将评估结果与溯源成因结合分析,能够为政府决策部门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张玉珍表示,蓝皮书用详实的数据、客观的分析、直观的形式,立体呈现了2020-2021年福建省主要河流和重要湖库的健康状况和变化趋势,展现了专业性和高水平。
福建省学生联合会主席、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李雨潼表示,河湖健康评估体系中的社会服务状况指标数据的采集累计有数十万社会公众参与调查,这一创新举动,不仅给全国提供一个可借鉴的创新工作模式,也给广大青年学子提供一个参与科学研究实践,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担当的机会与平台。
2021年“瓶水相逢,护我家乡水”公民科学家项目颁奖。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摄
在此次发布会上,还简要回顾了河湖健康研究中心近三年持续开展河湖评估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在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五个领域为政府部门河湖科学管理决策服务、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同时还展播了“福建省河小禹和公民科学家参加河湖健康保护实践”视频,并举行了2021年“瓶水相逢,护我家乡水”公民科学家项目颁奖仪式,表彰各地市“公民科学家”为保护家乡水作出的贡献,进一步推动未来的河湖健康评估工作。
发布会后,还举行了“健康河湖 幸福对话”跨界交流会。交流会邀请了地方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众代表参加,代表就河湖健康河与幸福河湖建设”话题,开展了深入对话和交流,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交流会旨在搭建管理者、开发者与公众沟通的桥梁,推动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安全”,推进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落实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共建美丽中国。
本次发布会以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同步进行,来自福建省水利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自然资源厅、福建省住建厅、福建省农业厅、福建省林业厅、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气象局等单位领导和专家,福建省水利、福建省环境科学学会、福建省环境教育学会等社会组织,以及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众多高校,近100余位水生态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管理者、企业负责人、高校科研单位、社会组织的代表领导、媒体代表,和师生代表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