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青山钢管项目工人在调试计算机数控生产设备。林辉 黄起青 摄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通过汽车玻璃天线暗室,研发汽车玻璃通信网联功能。林辉 毛晨熙 摄

福安南国百乐公司员工在自动化生产线上作业。林辉 丁立凡 摄

福建闽瑞新合纤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在包装纤维产品。林辉 林清辉 摄

“转型升级,是我们民营企业的唯一出路。”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董事长曹德旺日前在省政协“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上作专题发言时说。

近年来,世界贸易逆全球化、保护主义抬头,世界各国外向型经济受到冲击,加上市场竞争加剧、资源与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成本负担加重、新冠肺炎疫情未减退,这些因素成为寒冬里的“冷空气”。

作为民营经济发展先行省份,福建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在去年突破了3万亿元大关,创造了全省近70%的GDP、近80%的税收、80%的就业岗位。民营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达46.7%。

当时间轴来到“十四五”时期,站上数字经济风口的我省民营企业,又该如何作出转型升级的战略抉择?面对海量数据和丰富的应用场景,素来敢拼会赢的闽企进行了一系列大胆探索,致力打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当未来已来,没有一个寒冬不可逾越。

坚持不懈的草根探索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盼盼食品集团总裁蔡金钗认为:“在消费升级背景下,企业的新供给只有跟上时代的新需求,才能实现转型升级。”

盼盼食品是一家土生土长的晋江民营企业。

疫情发生以来,盼盼食品紧盯发展功能性食品的行业趋势,快速推进创新研发,深度融合创新链和产业链,先后推出了谷物、无糖、低脂、植物基等一系列“叫好也叫座”的营养食品,顶住压力,实现了逆势发展。

“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宝贵的“晋江经验”从未过时。在“晋江经验”的指引下,众多像盼盼食品一样的福建民营企业凭着一股子敢拼会赢的劲,坚持不懈推进技术创新。

早在上世纪80年代,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长乐考察时,就感慨道:“长乐的纺织工业像草根一样,漫山遍野,繁衍不息,生机勃勃。”

长乐纺织工业经久不衰的蓬勃活力,是我省民营企业精神风貌的一个反映。福建是我国民营经济发轫之地。福建的民营企业秉持草根的坚韧,锲而不舍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技术为引擎实现转型升级。

宁德时代承担2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突破了新一代锂电池和规模储能等关键核心技术;瑞芯微和中科光芯研发设计的芯片获得“中国芯”的最高荣誉……近年来,在福建省实施的近100个国家级、省级科技重大专项和300个区域创新项目中,民营企业牵头或参与承担的项目占70%以上。福建省2020年企业专利授权量104717件,其中,民营企业专利授权量保持较大增长。

正视“弯道超车”的挑战

尽管拥有长期以来积淀的锐意革新精神,但在面对新经济时代的挑战时,一些民企还是出现了自主创新动力和能力都不够强的被动局面。

根据省政协“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课题组的问卷调查结果,我省不少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意愿不强。接受调查的九成企业在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方面费用支出占全年营业收入比重在5%以下,不到三成企业有意愿或已转型。

省政协委员、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伍长南认为,这样的调查结果并不让人意外。“由于多数民营企业为中小企业,在主动创新上面临着研发投入大、周期长、试错成本高、短期回报低等方面的压力。”他分析道。

长期来看,主动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短期来看,巨大风险却让投资前景不够明朗。

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稍纵即逝。福建民营企业该如何把握住“十四五”这一关键期、窗口期,直面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挑战,实现“弯道超车”?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福建民营企业白手起家,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转变。”身为闽籍企业家,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高级副总裁郑宝用的建议有着“局内人”的了解,也带着“旁观者”的清醒,“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民营企业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充分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提升产业链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有的委员提出,可以探索完善“联姻共建”“筑巢引凤”“借船出海”等多样化机制方式,通过组织民企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对接合作,为它们提供创新试点机会,激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省科技厅负责人对此表示,将坚持“创新不问‘出身’,谁能为国家作贡献就支持谁”的导向,强化机制、项目和平台协同发力,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引进一批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团队。

从比较优势到后发优势

长期以来,我省民营经济基于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形成了纺织、鞋服、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但面临新发展形势,要实现转型升级路上的“弯道超车”,就必须发挥后发优势,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力度,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后发而先至,是一件乍听起来不太可能的事情。但从经济学视角来看,后发优势却有着大量实证研究作为基础支撑,被实践证明完全可能发生。

来自我省民营企业家、学者代表、政府部门负责人的观点交流,以及丰富生动的我省民营企业实践,都为我省民营经济发挥后发优势转型升级提供了许多可行思路。虽然与部分先进省份相比尚有差距,但我省民营经济“弯道超车”大有可为。

福建省“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和数字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现代纺织服装、现代物流、旅游等六大主导产业,提档升级特色现代农业与食品加工、冶金、建材、文化等四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与新医药、海洋高新等五大新兴产业。

打造“六四五”产业新体系的提出,给我省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机遇。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专家学者等各方达成一致共识——我省民营企业要聚焦“六四五”产业新体系,精准发力,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参与到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之中。

“要重视发挥860多家省外异地闽籍商会力量,开展精准招商,促进民营企业在参与我省‘六四五’产业新体系建设中当好主力军。”省工商联党组书记李家荣代表省工商联提出建议。

一个助力民营企业彰显后发优势的营商环境,正在各方协同打造之下,焕发出盎然生机——

我省有关部门现已出台了《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八条措施的实施意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

截至9月末,今年我省“科技贷”累计投放金额126.72亿元,支持科技型民企和中小微企业1794户,涵盖先进制造、新能源、工业互联网、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十余类高科技产业。

重点推动在生物医药、海洋高新、柔性电子等领域创建省级创新实验室,建设高水平海洋能利用创新研究院,推动更多科技资源向民营企业开放共享。

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民营企业提质增效,打造更多像宁德时代一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培育形成更多千亿产业集群。

……

新的大门,正在为民营企业敞开。大门后,是一片广阔的产业发展蓝海。

开启数字时代的新场景

进入新经济时代,我省在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在不断丰富应用场景,布局新兴产业。

智慧医疗、智慧家居、智慧物流……一大批新的应用场景伴随5G、AI技术的迅猛发展,正不断涌现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

数字时代的应用场景已然开启。

“要抓住新的应用场景带来的重大市场机会,支持企业立足福建的区域特点,开发相应的产品系列,推动制造水平升级,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福建南孚电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文生格外强调因地制宜开发应用场景的重要性。

在厦门、泉州、莆田等地,现有的智能制造产业优势正在昭示着一种新的产业演进可能——推进“机器换人”和企业智能化改造,建设起一批“无人车间”“无人工厂”,企业实现从单机生产向网络化、智能连续化生产转变。

新的应用场景意味着新的经济增长契机。

民建福建省委会副主委郭学军建议,以行业共性应用场景为切入点,分行业梳理融合发展路径图,培育推广“小而精、精而准”的行业级系统解决方案,形成一批技术成熟、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场景。

“这将降低信息化改造成本,推进产业实现链条式、整体性数字化转型。”委员们为应用场景推广的前景感到振奋。

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回应称,下一步,我省将引导企业开展“5G+工业互联网”应用、打造应用场景,加大数字赋能力度,深入实施数字经济领跑行动,加快平台赋能、示范引领、模式业态创新,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使它们深度融入到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之中。

既做“加法”,也做“减法”

站上新风口,福建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更需做好“加减法”。

加法,指要树立起“互联网+”的思维。

数字时代,海量数据、丰富场景,经由高新技术的赋能,不仅为传统产业带来了蜕变,更是增加了许多朝气蓬勃的新产业。“互联网+”思维所带来的技术、数据、场景,正在以智能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数字产业化培育新兴产业。

全国政协委员、新大陆科技集团CEO王晶提出,数字时代,政务数据作为重要创新要素,将改变创新模式。可以打造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智库和高校共同参与的创新联合体,整体带动本省产业发展。

立足本省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这是做后发优势“加法”时的一个必要前提。专家认为,我省民营企业可以学习借鉴先进地区企业的技术经验,结合自身实际,规避前人已经走过的弯路,建立起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产业共生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探索出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产业发展新路径。

减法,指要精简优化产业结构。

企业的转型升级,并不是一味地累加资本要素,而是要以前瞻的眼光大胆舍弃一些高耗能、高投入的“夕阳产业”项目,实现产业优化发展。

九牧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林孝发提出,全产业链低碳发展,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他建议,对碳中和示范项目加大支持,鼓励生态、智慧新型产业聚集化开发,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发展新动能。

专家认为,精简优化产业结构,还意味着要选准产业发展方向。在进行项目策划时做好“减法”,淘汰技术落后的项目,选出更多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成居全国前列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与此同时,支持企业间通过并购重组,实现集约化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以结构优化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本报记者 林蔚 郑雨萱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