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近日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此次大赛是我国博士后制度实施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全国性博士后创新创业赛事,共有超过5000个团队项目、2.4万人参赛,我省获得了一金、两银、一铜和优秀组织奖的好成绩。经过总决赛阶段路演和答辩环节,宁德时代博士后团队在创新组总决赛中荣获金奖。

博士后,指的是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的博士后流动站或企业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究机构中,从事学科研究的工作人员。福建是全国首批设立博士后站点、开展博士后工作的省份之一。近年来,围绕“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省将博士后作为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的重要制度,博士后人才队伍总量、结构和素质稳步提升,有力助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主力军

“参加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一来可以展示我们在‘蓝碳’方面的科研成果,寻找合作机会;二来可以与全国的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交流探讨,促进科研水平提升。”20日,福建代表团的陈意民团队,成功与珠海市政府和投资机构签约了投资意向书。

陈意民是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已出站博士后,目前在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工程技术中心从事微藻产业化研究与应用。在大赛的节能环保赛道中,他展示的“零碳生态城市”项目,利用微藻碳捕捉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应用于工业废气、废水处理和绿色建筑等领域,可构建集固碳、节能减排和高值化利用为一体的“零碳生态城市”。

除了节能环保,我省的参赛队伍还涵盖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重大创新领域。

“这次我省参加全国总决赛的28支队伍,与我省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关联性很强,集中体现了我省青年优秀科研人员的创新科研成果。”省人社厅副厅长童长峰介绍说,参赛的66名博士后平均年龄35岁,是我省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的主力军。

据介绍,目前我省的博士后站点涵盖理、工、农、医等12大学科门类53个一级学科,累计招收3756人。

一批又一批的青年科技人才,在博士后工作中成长为我省高校科研院所补充师资和科研人员的重要来源,以及重点科研平台和重大科技项目团队中的主力军。多年来,我省博士后中先后有郑兰荪、田中群、侯建国、孙世刚等4人入选“两院”院士(约占在闽院士总数的1/5),160多人入国家和省级人才选拔项目,其中20多人入选“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约占我省人选总数的1/10);培养了科技创新骨干力量,博士后研究人员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项目656项,在《Nature》等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143篇,获得授权专利1127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在内的各类奖项120余项……他们,已成为福建省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强劲助推我省创新发展

经过激烈角逐,来自我省的叶永煌团队“高比能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获得大赛金奖。

“项目解决的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续航问题,”叶永煌介绍说,目前常见的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在200~700公里,而“高比能锂离子动力电池”落地实施后,能够实现1000公里的续航里程,并且兼顾高比能、高安全、长寿命,追求“畅行千里 十年无忧”。

叶永煌是本次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赛项目的负责人。他介绍说,宁德时代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依托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有电池、电池包及电池管理系统等三大核心优势,以电池材料技术优化为基底,在混合正极材料技术、功能电解液技术等优势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超前领先技术,从而达到技术成果产业化、工程化。目前已与厦门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深度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有5名进站博士,累计发表SCI论文53篇,申请国内外专利20项,参与多项国家及省地项目研发。

宁德时代、三安光电、兴业银行……在我省,许多在企业设立的博士后工作站,不仅涌现出一大批青年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还培养了龙头骨干企业、上市公司高管和创业领军人才。

据统计,我省累计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3家、工作站132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7家,设站企业绝大部分为高新技术企业或上市公司,其中民营企业占七成以上。

“我省坚持培养、使用相结合,对新产业、新技术以及新模式行业龙头企业申报博士后工作站予以优先支持,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童长峰介绍说,企业的博士后工作站先后承担和完成产学研合作项目、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560多个,实现直接经济效益30多亿元,有力助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本报记者 陈旻 朱子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