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聚德前门店,31岁的网红主播“宝哥”和其他几位残疾人做了一个半小时的探店直播,携手老字号“带货”烤鸭和糕点。一场直播下来,销售额1000余元,残疾人主播收益300元。

“宝哥”全名叫孟宝,是一名血友病患者,此前很少出门。直播为他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如今,“宝哥”不仅收入自给自足,人也开朗自信了。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的关键。

“十三五”期间,北京残疾人就业率达66%以上。通过兜底帮扶、灵活就业、按比例安排就业等多渠道、多形式深挖适合残疾人就业岗位,残疾人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朋友和“宝哥”一样,走出家门,走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和梦想。

在家门口能康复还能上班

通州区宋庄镇小杨各庄村的福乐温馨家园,是首开集团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所在处,30多名残疾人与首开签订合同,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智力残疾人王新荣正是其中一员。

“街道给我打电话,说在招学员,还能解决工作,问我愿不愿意过来。我家就在这个村,步行几分钟就到了。”一直窝在家里的王新荣,在温馨家园除了进行康复训练,还有老师教手工艺创作、绘画,教一些技能培训等。

每周一到周五,王新荣都会到基地待上大半天,每月能拿2600多元固定工资。她和学员们做的手工皂、刺绣、京谱等手工艺品也有了固定的销售渠道,卖出一件,还能给计件工资,收入有保障。

从2018年开始,建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以北京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的方式确定下来。基地以温馨家园、职康站等基层服务为载体,搭建了企业与残疾人直接对接的桥梁。

“十三五”期间,北京强化就业兜底帮扶,333家帮扶性就业基地携手市属国企、大型外企,吸纳了5739名残疾人就业。432家职业康复站为8825名智力、稳定期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职业康复服务。

全国残疾人就业规模也不断扩大:城乡新增181万残疾人就业,每年平均40万残疾人参加政府补贴的职业培训项目……

直播带货成残疾人就业新风口

内蒙古小米、新疆奶茶、天山酸奶、玫瑰花护手霜……在北京市消费扶贫双创中心东城分中心,包括“小越越”在内,东城区残疾人“萤火虫”直播团队6名网红达人轮番上镜,“直播带货”新疆和内蒙古地区的扶贫产品。

“小越越”是一名盲人,由于出行不便,他很少与外界交流。第一次参与“南锣卤肉饭”的宣传视频录制后,他兴奋了好几天,喜欢上了出镜的感觉。

这次带货扶贫产品,是他经过培训后第二次直播。“直播两小时,我可以挣500元钱。”为了能让镜头前的粉丝喜欢上自己,他总会在家反复练习表情动作、熟悉台本,还叫来妈妈帮忙提词。

就业是帮助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身价值的关键。

东城区残联引进第三方机构对残疾人主播进行培训,培训出来的残疾人学员共同打造了“萤火虫”直播团队,这是属于残疾人自己的直播带货品牌。

如今,平台正在孵化出多种就业岗位,除了主播,还招募摄影师、客服、视频剪辑员等残疾人朋友。借助互联网,凝聚残疾人自立自强回报社会的力量,实现了低收入群体创业增收。

科技匹配最合适残疾人岗位

残疾人就业涉及面广,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政府主导、相关部门联动配合、全社会自觉参与支持扶助,残疾人就业才能真正融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

“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残疾人就业难除了自身的原因外,主要是企业的雇佣意愿不强。”通过调研和走访,北京宜生无忧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周敏发现,影响企业雇佣意愿的因素有岗位的匹配度、日常对残疾人员工的管理、残疾人劳务纠纷处理、工伤事故等。

在帮助残疾人匹配岗位的同时,公司开发残疾人“比较优势”,为其找到最能突出自身优势的岗位。残疾人在平台完成注册以后,专门团队会为残疾人对接后续服务,包括职业能力评估、上岗前培训等。

一系列服务保障了残疾人劳动权益,也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2016年以来,宜生无忧与近5000家企业达成助残就业合作,让超过15000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

患先天肌无力的小段兄妹,父亲早逝,母亲在家照顾他们,靠亲戚朋友接济生活。通过一系列匹配,他们有了一份满意的工作:通过云端技术,在停车管理平台做远程车牌审核。每天9点半开始,中午休息2小时,5点下班,利用家里电脑就可以完成。

“上班”后每天忙忙碌碌,兄妹俩不再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整个人都变阳光了。现在俩人月薪大概是8000元,发第一笔工资时,他们给妈妈买了一件新衣服,那是第一次用自己赚来的钱给妈妈买礼物。

对残疾人来说,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除了生活保障,更意味着自尊、自信以及充满希望的未来。

“十四五”期间,人社部还将会同中国残联等部门,继续强化政策支持,推进残疾人就业条例修订,实施残疾人就业促进专项行动,落实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同时,持续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帮助残疾人提升职业素质和就业技能,过上更幸福、更富裕的美好生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