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在上杭县创新推出“文物+保险+服务”模式,从事后的出险赔付向万无一失的事前防控转变——
文物穿上“保险衣”助力防患于未然
东南网3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郭斌)
核心提示
文物是不可再生历史文化资源。福建是革命老区,也是革命文物大省,保护好珍贵的文物责无旁贷。
龙岩市上杭县境内文物保护单位众多,以古田会议会址为代表的革命文物建筑遍布各乡镇。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该县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11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38点。今年起,省文物局在上杭县探索试点“文物+保险+服务”模式,运用“技防”“人防”等为文物量身定制“保险箱”,从事后的出险赔付向万无一失的事前防控转变,凝聚政府、商业保险、第三方专业科技公司等力量防患于未然,探索文物保护新模式。
从“事后赔”变“事前防”
壬寅虎年元宵节傍晚,上杭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的监控大屏上,一阵急促的报警声响起,监控视频随即自动切换到报警点位的实时图像。
与此同时,值班人员和当班领导的手机提示,“严氏宗祠大厅环境温度过高”。
按照上杭县智慧文物安全保护平台预案,当天的值班员一边紧盯监控视频,一边立即通知就近的文保巡查员和文保单位工作人员迅速赶赴现场查核报警缘由。
一分半钟后,查核结果回传到值班室——因元宵节群众烧香较多,引发现场设置的热成像报警装置达到预设阈值触发报警。现场安全可控,没有实际风险,警报解除。
这是2月15日记者在上杭县采访时见到的一幕,是文保部门、保险公司和智慧文物管理平台服务商联合进行的文物保护系统测试。
为探索强化基层文保单位安全管理,2022年元旦刚过,省文物局就会同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分公司、厦门信通慧安科技有限公司、中盛融安国际保险经纪公司,在前期长达半年多的调研、勘测、研发基础上,创新推出“文物+保险+服务”模式,通过综合保险保障、科技服务(技防)和人员巡查(人防),探索构建文保历史建筑保护、监测和风险保障新思路。
“不同于以往我们常见的出险赔付,在这个保险项目中,我们的立足点是要采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加人工力量,尽量避免标的物出险。”保险公司项目负责人、中国人寿财险福建省分公司营业部总经理陈秀英说,“由于历史原因,文物保险在我国长期缺位,投保率很低。即使在有投保的少数地方,也大多停留在文物出险后保险公司依合同条款提供一定的风险经济补偿。但是对文物来说,不可再生是它的典型特征。大多数时候,文物一旦损毁或灭失,赔多少钱也无法使其‘凤凰涅槃’完美重生。”
基于“防重于赔”的思路,省文物局和保险公司创新性地引入第三方文物安全科技服务,搭建智慧文物管理平台,利用“现代科技+人工巡查”,达成监测预警和日常监管网络化、信息化、精准化,实现实时和远程监测、监管,提升监测效率和监管效能。
“探索‘文物+保险+服务’模式,重在彰显文物价值和专业态度以及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的意识,通过文保部门主导、保险机构和专业文保科技力量参与的方式,我们在全国首创了‘文物+保险+服务’模式,目的就是充分发挥文保资金的放大效应,构建政府、商业保险、第三方专业科技公司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可持续文物保护新模式。”省文旅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认为,依托保险机构专业、成熟、精准的风险勘查和管控能力,有助于发现现有文物保护上的薄弱环节,填补漏洞,完善管理。
“文物是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每一件文物都是不可复制、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都需要倍加珍惜,用心守护。长期以来,我们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之所以在此基础上还要引进保险机构和第三方科技公司,既是为更进一步提升公众对文物珍贵价值的认识,也希望为文物保护探索一条新路子。”傅柒生说,“在这个思路下,我们通过给付保险公司保费,让他们在提供风险保障的同时,跟我们一起找疏漏、上设备、织密防护网,着眼于为每个文物量身定做增加安全可靠的保护方案,结合文保现状不遗余力做好事先的各项安防措施。”
“技防”加“人防”构筑安全网
上杭县文体旅游局文物股负责人傅清林告诉记者,囿于人力、财力等,目前国保单位的巡查、管护比较到位,省保以下的文物,有的确实面临分布点广面多、文保人员少、资金有缺口等问题。“我们县的文保单位绝大多数属于砖木或土木结构,火、水、风、雨、雷、冰雹、虫蛀以及人为意外等都是危害因素。”
记者了解到,在文物部门与保险公司签订的合同中,除了纳入保险责任范围的文保单位因受自然灾害出险外,还有多项附加条款。这些附加条款涵盖了保险标的因遭偷窃、盗掘、抢劫而造成的灭失或损坏,因意外事故引起烟熏造成的直接损失或清除污迹的费用,以及恢复受损保险标的过程中发生的必要费用等。
“我们还要求保险公司附加了累计赔偿限额为20万元的‘预防措施费用’保险,用于文保单位的小修小补,防止损坏扩大。比如巡查过程中发现一块瓦片破损、一个门闩缺失,甚至一个虫洞,都要及时修复。”省文物局革命文物处副处长肖玉琴说,“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即要从事后的出险赔付向万无一失的事前防控转变,有效提升文物安全风险管理水平。”
据了解,该机制推行一个多月以来,保险经纪公司及保险公司会同承担文物“技防”工作的厦门信通慧安科技有限公司调派专业技术力量,已经对列入保险标的物的上杭县28处49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摸底查勘,对发现的所有风险隐患点逐一开始针对性处置。按照合同约定,全部工作将在3月底前完成。
“你看,装在横梁上的这个设备叫热成像报警器,它不但具备广角监控摄像功能,还能实时感知现场温度,达到预设阈值它会自动向主控中心发送报警信号;在它前面这个白色的圆盘是独立式烟感器,可感知现场烟雾浓度;房顶正中这个红色圆筒状物体,里面装的是4公斤的灭火干粉,它既可以由主控中心远程启动,也会因现场火警自动触发,能在第一时间扑灭初期火情。”在上杭县白砂镇的省级文保单位早康会议旧址,信通慧安研发中心总监葛继维向记者介绍说,所有这些设备都是无线传播组网的,避免在文物建筑牵线打钉钻洞,最大限度保护文物。
目前,上杭县包括古田会议会址、临江楼、列宁台、文庙等在内的文保单位,已陆续安装各类火灾探测报警、用电管理、视频监控、对讲广播等技防设备100多台套,形成覆盖全面、重点突出的智慧安全管理系统平台。
“这个智慧平台除了现有功能,后续还可继续增加有利于文物保护的各项新功能新模块,比如《‘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提出的预防性保护(位移、裂缝、沉降、防蛀、自然灾害等)、5G应用、3D建模、AR/VR展示应用等,用科技服务文物安全工作和文化传承利用。”厦门信通慧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鉴元说。
“技防”之外,还有“人防”。在原有的文物保护力量基础上,中盛融安国际保险经纪公司依托“文物+保险+服务”模式,新组建了一支文物安全保护巡查员队伍,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周巡查两次,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周巡查一次。这支队伍经过消防、文物、水务等方面的专家培训后上岗,遇到特殊情况或发生风险时,能第一时间就近触达文物保护单位,形成“发现及时、指令精准、跟踪到位、处置高效、反馈迅速”的文物保护闭环体系。
“我们与文保单位原有的文保人员互为补充,共同承担文物保护巡检的任务。”在古田会议会址,记者见到正在工作的文物安全保护巡查员傅志膺。他一边依照巡查内容和规范要求逐一判断巡查点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一边在巡查点位设置的RFID电子标签上“打卡”确认,如发现隐患可在平台及时上报。平台也可直观获取每一项巡查任务的完成情况,从而落实主体责任,并对巡查执行情况进行全程有效监管。
“虽然这种文物保护模式仍处在探索实践中,但我们已经明显感觉到它在风险管控和及时处置方面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傅柒生表示,今后还将把更多的历史建筑和文保单位纳入这个体系。“我们今年拟在全省多设几个示范点,争取全省逐步铺开,为我省所有的文保单位打造安全可靠的‘保险箱’,实现文物保护‘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的目的效果,同时也为其他兄弟省份提供可复制借鉴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