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省生态环境厅立体停车库建成投用,采用垂直循环技术,将8个车位扩容至76个车位。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的地下停车库,共设有294个汽车泊位,有效缓解了停车难。

福州观风亭路某立体停车库,曾因采用地下圆盘式停车技术备受瞩目,因验收不合格,停车库未实际投用。

节约土地资源,立体停车场受热捧

24日,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崭新的病房综合楼旁,车辆有序通行,路面未见拥堵。

曾经这里的停车问题困扰了许多人。来体检的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由于车位紧张,以前来医院时只能将车停在200米开外的停车场,非常不便,“现在有了新的停车场,不愁没车位了”。

在新大楼地下车库,记者看到已启用的2层停车场,不少汽车整齐停放在车位上。通过建设2~3层升降横移立体停车设施,这里可停放294辆小汽车。

能“上天入地”,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这样的立体停车场一度受到热捧。“十三五”时期,针对停车场供应不足和停车管理滞后等问题,我省曾掀起一轮立体停车场建设热潮。

福建省2016年印发的《关于加快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对于新增公共停车位,曾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每个泊位5000元补助;充分利用既有广场、公园、机关企事业单位闲置土地,建设机械式停车设施;利用高架桥下、城市边角地、城市轨道交通外围站点、客运首末站、废弃厂房、仓库、闲置收储地块等建设多层停车库。

以福州为例,福州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福州曾编制《福州市立体停车库近期建设规划》,共规划20处立体停车库、1650个停车位,主要针对东街口、三坊七巷、西湖公园等停车较为困难的区域。

漳州则喊出“上天入地、见缝插针”的口号,通过地上和地下、全自动和简易机械、配建共用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增加停车泊位。漳州市住建局沈峰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漳州共新增路外城市公共停车泊位20029个,其中市区累计新增路外城市公共停车泊位6577个。

漳州城投集团,是漳州立体停车场建设的主力。据介绍,漳州城投集团相继在老城区建成芝山停车楼、前锋停车楼、西街停车楼、瑞京停车楼、新浦停车楼、市民公园停车场等,有力缓解了停车难题。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全省累计投入120多亿元用于新增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在各地建成的立体停车场中,建设主体有机关事业单位,有以城投公司为主力的国有企业;社会资本方面,除了实力雄厚的品牌企业加入,也出现了小区业委会自筹资金、私人资金建设等。

缓解停车难题,但问题依然显现

经历了一轮建设热潮后,全省各地立体停车场逐渐出现在街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停车难。但记者调查走访发现,立体停车场在使用过程中也陆续出现一些问题:有的立体停车场被弃用;有的立体停车场变为建设主体内部使用,其公益性未能彰显等。

福州华大街道某大楼地下立体停车库的设备早已损坏,废弃许久,原本两层的停车库只有第一层可供使用。“修设备要钱,聘用操作员也要钱,单位考虑后决定暂时不修。”现场管理人员说。

福州观风亭路一立体停车场,曾是福州规划新建的20处重点立体停车库之一,计划建设80多个车位,其因采用节约土地的地下圆盘式停车技术备受瞩目。但记者从现场了解到,因验收不合格,停车库未实际投用。

今年1月施行的《福建省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实施办法》提出,推动停车设施共享共用。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加强安全管理的前提下,向社会足额开放停车设施。

福州鼓楼区某省直单位建设的立体停车库,采用刷卡停车、一号一位方式管理。现场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车库仅供单位内部办有停车牌的车主停车,外来车辆不可使用。另一省直单位的立体停车库,是福州最早一批建成的,共设5层50个车位。记者看到,现场公告牌上明确写明只供单位公务车和有停车证的干部职工停放,公益性未能体现。

福州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不少早期建成的立体停车场技术比较落后,设备也已老化,停车难,取车慢,还经常发生故障,因此使用率低,一些已经建成的立体停车场甚至废弃停用。

“一边是新供给的艰难,另一边是旧供给的退场,公共停车位的增量又回到了老路——路内划线了。”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按照已经形成的共识,路外公共停车设施是公共停车位的主要来源,路内停车仅是补充,但其目前却仍然成为公共停车位的主要来源。

来自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福州共完成新增32538个便民停车泊位,其中新建路外公共停车泊位13946个,路内划线泊位13808个。路内划线与路外新建停车位规模相当。

需求持续强劲,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如何更好建设立体停车场,进一步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

我省今年1月施行的《福建省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实施办法》中,明确提及强化公共停车供给,鼓励医院、学校、景点、商圈等重点单位(区域)符合条件的停车场进行机械式、立体化改造,增加泊位数量。

这背后,社会资本的参与至关重要。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方面,《办法》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投资为主开发运营,在不减少车位的前提下,可允许停车设施配建一定比例的洗车点、便利店等便民设施,提升项目综合收益能力。

霞浦就有成功案例。霞浦县全智能立体停车库建设PPP项目总投资7800万元,配建约400个车位。“项目由霞浦县住建局引入社会资本,由安泊(福建)停车产业有限公司联合山东天辰智能停车有限公司共同实施,以特许经营费的方式,将霞浦县原粮食局地块与原松城街道办事处地块改造成立体停车库。”霞浦县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霞浦县原粮食局地块停车库运营良好,其配建的建筑开设了母婴店、洗车场等多种业态,拓展了收入来源。

“由政府投入公共资源,保障停车库的公益性。同时,通过适当配建附属设施,发展汽车美容、快修、汽车租赁等多种业态,拓展盈利空间,这样才能持久反哺公益。”一名业内人士认为。

“受用地限制,立体停车场项目选址很难。我们通过联合交警、建设、规划、国土等部门专家深入调研,在选址方面努力实现科学合理。”漳州城投集团有关负责人说,“建议市政府在新出让或划拨的地块中,增加公共停车位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由开发商建设完成后移交公共停车公司统一运营。”

《2022年全省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提出,今年我省将新增公共停车泊位3.1万个。这意味着能够“上天入地”的立体停车场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探索行之有效的发展之道仍任重道远。(记者 游笑春/文 游庆辉/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