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9时,我省绿色电力交易正式开盘,在福建省配电售电有限责任公司的牵头下,招商局漳州开发区供电有限公司与福能新能源石城风电经双边协商达成交易意向,并在当天9时17分通过福建电力交易中心“e-交易”平台进行了我省最早一批绿电交易申报。
截至7月22日,福建电力交易中心协同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组织完成了我省首次绿色电力交易,累计成交19笔双边协商合同,交易成交电量2842.7万千瓦时。
(资料图片)
供需市场初步形成
“绿色电力交易是指以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要求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上网电量为标的物的电力中长期交易。”福建电力交易中心交易部副主任陈传彬博士介绍说,现阶段,参与交易的可再生能源企业主要为风电、光伏发电企业。
据了解,因可再生能源发电过程中不产生或极少产生有害环境的排放物,且无需消耗化石燃料,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因此被称为绿色电力。
2021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了国家电网公司《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方案》。根据国家层面的相关政策规定和我省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需要,我省有关各方积极推进我省绿电交易工作。省发改委于今年5月印发了《福建省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方案》,福建电力交易中心按照政府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制定出台了《福建省绿色电力交易实施细则(试行)》,推进福建电力交易平台和北京电力交易中心“e-交易”平台的数据贯通,规范有序组织做好我省参与绿色电力交易发电企业报名、绿色电力交易需求调研、市场主体交易业务培训等交易准备工作,并积极协同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组织做好绿色电力的交易工作。
据陈传彬介绍,目前我省的绿电交易以月度为周期,首次绿电交易在售电侧共有3家集中式陆上风电企业参与,购电侧有2家批发用户和171家零售用户(由售电公司代理)参与,绿电供需市场初步形成。
作为参与绿电交易的售电公司之一,福建省配电售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晓宁介绍说,该公司代理的首单绿电交易成交价格比福建省燃煤基准价格有一定程度上浮。“现在,一些企业为了彰显社会责任,有采用绿电作为生产动力的刚性需求。由于绿电除作为电能本身的经济价值,还有环境价值,在常规燃煤电价的基础上有额外溢价是正常的市场现象。”张晓宁对此现象进行了解读。
而据福建省配电售电有限责任公司代理的购买方——招商局漳州开发区供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毅龙介绍,购买绿电是由于开发区内企业有相关需求。“电能的使用是企业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目前,国家也在研究于企业排放量核算中将绿色电力相关碳排放量予以扣减的可行性。对于进入碳交易市场的企业,碳排放减少后就可以有更富余的碳配额,未被纳入碳市场的企业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得降碳收益。”
省节能中心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由于绿电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要求,对于承担能耗双控压力的高耗能企业而言,多买1千瓦时绿电,就能额外多生产一份产品,企业也能有更多发展机会。此外,购买和使用绿电亦是接轨国际市场需求。企业购买绿电后可以在产品包装上进行宣传,从而提升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能规避欧盟碳关税等机制的约束。
期待形成交易大市场
尽管我省首次绿电交易顺利进行,但由于绿电交易市场运行时间短、参与项目还较少,相比市场交易总电量,目前绿电交易量未实现较大规模的释放。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双碳”目标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绿电有望成为电力供应的主要来源,市场前景广阔。
国网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所长李琼慧日前发文称,在后补贴时代,绿电实现了平价上网。但由于其发电出力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在电力市场与常规电源相比并不具备竞争优势,通过绿电交易产生的绿电附加收益被寄希望成为平价时代加快绿色能源发展的重要的市场化激励机制。
与此同时,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部分出口型制造业企业、能耗较大的数据中心和国资企业等电力用户对于绿电则具有刚性需求。
我省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无疑在构建绿电交易大市场上更具潜力。据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发布的2021年社会责任报告显示,2021年我省清洁能源装机占比57.95%,发电量占比48.54%。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朱四海博士认为,绿色电力交易的开展,是我省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具体举措。通过市场机制反映绿色电力的环境价值,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加快推进绿色能源开发利用和电力行业清洁低碳发展,同时满足电力用户的绿电消费需求,拓宽减排路径,有助于引导全社会形成主动消费绿色电力的共识,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助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陈传彬表示,未来,我省将进一步探索丰富绿电交易方式。同时,进一步扩大发电侧参与主体,“现阶段主要开展集中式陆上风电无电价补贴电量交易,未来将逐步引入集中式光伏发电,条件具备时可引入分布式光伏、海上风电发电”。
据记者了解,当前,绿电交易、绿证(可再生能源电力证书)交易、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存。虽然,目前三者均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市场机制,在减排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但由于三个市场均处于发展初期,衔接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业内人士认为,相关部门应研究制定绿电交易与碳排放权交易并轨机制,避免环境效益重复计算,共同促进“双碳”目标实现。
“我省要率先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绿色电力交易等市场建设,加强市场机制间的衔接与协调,将碳排放权、用能权交易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探索将核电纳入绿色电力管理,全力打造东南沿海绿色电力基地。”朱四海表示。
本报记者 林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