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人类现代生活环境中,人们对美的追求是极其普遍的,甚至已经达到了趋之若鹜的程度,可以被列为除了生存需求外的第一位。但是人们对于“美”的概念却极其模糊,只知看着舒服或好看的事物称之为“美”,却不解其因。有时在不同时间去感受同一件事物却有着相反的感觉,“美丑”可以互易,常另人不解。

据我之所忆,在儿时是不懂得分辨美与丑的。以人之容貌而论,少年时看《霍元甲》里面的“小玉”是美的,看《新白娘子传奇》中的白娘子是美的,看《少年张三丰》中的小怜是美的。并且因之而只看古装片,不爱看短发红唇的现代影视。因为最初看人抹口红,有一种畏惧感,后来听别人说好看,自己也就习惯了;最初看外国人深目高鼻是极丑的,时间长了发现有些比中国人还漂亮;初看卡通片中的人物是极难看的,眼大嘴小简直不成比例,再看时方见其美不弱于真人;……为什么会有丑与美的转化呢?经多日苦思,终于找到了答案。

“ 美”是人主观上的一种感觉。 人的大脑中都有一个磁场,外界事物的光线可以看作是磁力线对大脑磁场的刺激。在外界事物以光线、声音等方式作用并储存在人的大脑中后,就在大脑中形成了该属性的空间磁场。随着时间推移,这部分磁场会越来越弱(时间会磁化一切磁场,使磁场减弱)。它就需要有新的磁性补充进来,这就形成了人的欲望。这时候该属性的光线声音补充进来,人就会有“美”的感觉。欲望在大脑思维空间中的停留超过一定的时限,得不到补充和满足,这种对外的吸引力会转变为对内的排斥力,就会给大脑空间造成很大压力。大脑会通过别的方式将之排出,人就产生了幻想和作梦。在磁场空间获取不到外界补充的时候,就会利用大脑自身的磁性去激发大脑中的记忆细胞,利用想像使事物在头脑中重现,然后将之储存在大脑之内,这是利用大脑自身的磁性转化为所需的磁性补充到该属性的磁场空间之中。这种情况就好像人饿了没东西吃,会消耗身上的脂肪一样,最终会导致这部分属性的记忆消失。有时候,人出现幻听幻视就是记忆细胞的死亡而释放出来的。而人在做梦的时候,神志不清醒,当斥力作用于大脑思维空间时,大脑正好利用在睡觉过程中逐渐获得的磁性补充到磁场空间中,可以满足一时欲念,有时候在梦里见到好久不见的亲戚朋友会很高兴。这也是大脑自我调节和保护的一种。

当同一种事物高频率的进入大脑磁场空间,空间磁场增强,对脑细胞造成压力,人就会产生不适的感觉,这种感觉在视觉上就称之为“丑”。你盯着你认为好看的人或者事物目不转睛看上两天,再见时就会看见就恶心,就是人常说的看什么东西看到吐!这都是大脑的磁场变化造成的,是以常人只以当前的美丑感觉来评判是不对的。每件事物都可以在人的头脑中产生”美与丑“两种感觉。所以在某种观念上,人并不能对事物作出单一的美或丑的评判。

其实,人的头脑最初并没有美丑的分化,最初的审美标准是外人“强加”的。当你看到一些事物时,人们都说它“美”,这个“美”的概念就和看到的事物一起储存在了大脑里,并且相互联系。日后一见相同的事物,“美”的概念就随之而出,当听见别的人都说某个人长的美时,这个人的样貌就被作用一个美的标准储存在大脑之中。这个别人强加于你的标准也不是随意而来的。它是一代代的传承下来的。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标准大概是源自于古诗句中的:柳叶弯眉,樱桃小口,杏眼圆腮。纤腰一握等等,方使形成了现代的女子之美,在唐朝时期,由于扬贵妃的出现,举国追求以胖为美,唐朝《仕女图》中所画皆是丰腴的女子,因为只有这种女子在他们眼里才是极美的,苗条反而是丑陋的象征,所以,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看唐朝仕女图,并非画工不好,而是审美观念的不同。不过柔弱让人怜惜,这是女子苗条为美的主要原因,比起这种人性,贵妃时期的以胖为美,实在是一个异数。

现代人审美的标准首先是白,一白遮三丑。因为白色是磁场颜色中最具吸引力的,选择白色为美是人的大脑磁场被白色磁场所吸引导致的,再就是肌肤平整光滑,原因是对健康的向往,和思维中对所认定五官以外的排斥性,以取不丑之念。最后是五官端正,与自己脑中的审美标准相较,美丑立分。  人们有了最初的审美观念,再遇见相同的事物时,就会加以比较,与之相同或相似的,就储存在一起。与之不同的,就会产生排斥作用,大脑思维会产生出“丑陋”的概念,会在大脑中另外储存。只要储存有的概念,下次就会因为得到新的磁性而生出脑细胞,产生出美的感觉。所以即使与自身审美观念相反的,时间久了渐渐就会习惯,也不会觉的其“丑”了。总 之,美丑之念源自于大脑磁场的引力、斥力作用,是脑细胞对磁性得失的感觉,并非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美丑分化。现代人类在这一点上的错误思想是最多的。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喜欢,源自于细胞本身得到磁性的自私,人们讨厌丑陋的事物是因为细胞失去磁性的不适应。所以人们心中应该有一个美丑之分。但却不要过份的去追求于她,自然之美才为最真。

现代社会, “人体艺术”渐为更多人所接受。它的出现揭示了人们最不可见又最想见到的东西,它满足了人们思想中对人体的幻想欲念,这本是人性之中的根本,却被一些人称之为好色。难道人性会被不成熟的传统思想所抹杀吗?这个问题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其实,“美”的种类还可以分为多种:通过光线进入眼睛产生的视觉之美,通过声音进入耳朵产生的听觉之美,通过外力按摩身体产生的舒服之美,以及温度变化对人体细胞生存产生的舒适之美…… 在生物大脑思维活动中,回忆是最美好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回忆的产生有两种,一种是自发性的,一种是有意识的进行回忆。自发性是外界刺激引发的,比如看见某件物品想起来某个人或者某件事。这可以勾起或好或坏的大脑记忆。即使是不好的回忆也有它美好的感觉所在,因为它同样补充了脑细胞的磁场,只不过不好的回忆是磁场的斥力作用所产生的,同时又分解了相关的脑细胞,抵消了人脑美好的感觉。美好的回忆容易使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从而有意识的进行回想。利用本源磁场补充大脑中相关记忆的磁场,使大脑细胞获得磁性,产生美好的感觉。这是回忆的美好。

因此,“美”就是想看的时候看到,想听的时候听到,想要的时候得到。违反这个规律,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如反复听一曲好听的音乐,每天吃同一道美味,每天看同一个美女,每天欣赏同一副意境高雅的书画……都会让人感到厌烦,因为头脑中过多的磁性也会给脑细胞带来压力,所以人对美的追求也应该适可而止,否则会适得其反。所以遇到一首好听的歌,应该在想听的时候再去听,这样才不会厌烦;遇到喜欢的人,应该留给彼此足够的空间不能太过纠缠,所谓距离产生美……另外,产生美的条件还要在于对事物的认知:懂戏曲的方知戏曲之美;好音乐的才听音乐之美;爱书画的方知意境之美;搞文学的才知文字之美……现在很多人爱听流行歌曲,你让他听戏曲,他就会感到厌烦。这就是因为他的大脑思维中没有对戏曲的认知。时代快节奏的发展决定了戏曲会被流行歌曲所替代。

说到底,美的感觉就是人对欲望的满足,人对自然的感知是眼,耳,口,鼻,舌还有触力。满足了眼欲是好看,满足了耳欲是好听,满足口舌之欲是好吃,满足鼻子的欲望是好闻,满足了性欲(触力)是好爽。  最后说一下人们对美的认知误区,“美”是脑部的一种主观感受,并非客观存在的,(比如你看花儿很美,不是因为花儿美,而是花的外形颜色对你大脑磁场进行了感官刺激,两者不结合,不会有美的感觉出现。只有人的大脑主观上有审美的标准,客观上有花的存在,这样才会出现美的感受。)它会随着主观的变化而变化。现代人主观上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并将它的变化定位成审美疲劳,这是人类文明上的污点,这个污点现在还没擦掉。

雅与俗 雅,文雅高雅典雅,人们说艺术是高雅的。俗,一,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俗语”“俗曲”;二,趣味不高的,令人生厌的,“庸俗”“鄙俗”“俗不可耐”。三,平凡或者是见识不高明。雅与俗是对人心态的描述,如果说美与丑是对物质形体的描述。那么雅与俗就是专门针对人行为思想的描述。人类历史先有的美与丑,用来表示物质外形的层次高低。随着人类思想的发展,才出现的高雅与低俗,用来评判个人行为和思想的层次高低。在美与丑的描述中,有人提到心灵美,这个心灵美就是所谓的雅。

其实雅与俗,和美与丑的观念是相通的。两者之间都是外界事物刺激带给人的感受。美丑是物,雅俗是事。这里不得不提到事物由好变坏的规律,由于事物有这种规律。所以我们刚接触的时候会感觉到好的一面,那就是雅。同一种事物接触的多了,大脑会有反感,这种反感就是俗。因为雅和俗可以是同一种事物给人带来的感觉,所以就有雅俗共赏一说。例如给孩子起名字,你给孩子起个别人没听过的名字,别人就会说你起的名字很雅致。当很多人都给孩子起这个名字的时候,这个名字听得多了,人们就会认为这个名字很俗。曲高和寡是为雅,是因为别人达不到。柴米油盐是为俗,是因为到处都是。反三俗反的是庸俗低俗媚俗。这三种俗,可以说是故意将别人不喜欢的东西强加给别人,给人带来非常不好的感受,故而要反对。

所以,人的一生就是对感官刺激的美好追求。无论是从身体上,还是从感觉上。这也说明了大脑对于人的重要性。这是生命形成不可避免的事情,人类应该对此有个正确的认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