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主要数据指标均超市场预期。

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6.4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2.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0.23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1个和4.7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24万亿元,同比增长11.1%。

“目前,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上年,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显著降低,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我国将成为今年主要经济体中唯一正增长的国家。”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10月14日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上表示。

新增社融规模大超预期

央行初步统计,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0.07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68.26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2.35万亿元,同比增长7.7%。

专家表示,9月新增社融规模较大幅度超出市场预期,明显高于往年同期水平。“从结构上看,人民币贷款投放力度加大带动表内信贷多增,股票融资和政府债券融资延续较高增长态势带动直接融资。”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

从结构看,9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0.1%,同比低0.1个百分点;企业债券余额占比9.8%,同比高0.6个百分点;政府债券余额占比15.9%,同比高0.9个百分点。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在发布会上表示,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是前三季度社融规模的特点之一。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6.69万亿元,接近上年全年16.88万亿元的水平,比上年同期是多增2.79万亿元。

同时,企业上市融资需求保持相对旺盛,本月股票融资1140亿元,连续3个月位于1000亿元之上。

“实体经济从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获得的直接融资大幅增加。”阮健弘表示。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企业的债券净融资是4.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65万亿元。企业的境内股票融资是6099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756亿元。

此外,前三季度的社融规模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金融体系配合财政持续发力,政府的债券融资力度很大,前三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是6.73万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多2.74万亿元。

“受10月底前专项债发行完毕等要求影响,政府债券发行力度不减,9月新增融资10103亿元。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专项债累计发行36966亿元,基本完成全年37500亿元的发行目标。”温彬预计,10月政府债券融资将有所回落。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信贷和社融增速合理增长,还没到偏快增长的状况。今年受疫情影响,宏观杠杆率会出现阶段性上升。”阮健弘指出,当前面临特殊情况,宏观杠杆率提升适应宏观政策,是支持疫情防控和国民经济恢复的一个体现。

鉴于央行行长易纲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下半年,货币政策还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预计将带动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量将超过30万亿元。因此,有分析称三季度的社融数据已经基本完成全年目标。

对此,天风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告诉记者,提出的30万亿仅是下限的意思,不能说社融目标就是30万亿元。“我们判断四季度社融增速会迎来拐点,但仍维持高位”。

企业贷款规模大幅增加

数据显示,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69.37万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 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9万亿元,同比多增2047亿元。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6.26万亿元,同比多增2.63万亿元。

“虽然市场已经预期9月人民币贷款新增规模将有所提高,但实际新增规模仍超出预期。”温彬指出。

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12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5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6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0.5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7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25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436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4720亿元。

可以看到,企业贷款规模大幅增加,而居民贷款规模保持稳步上升的趋势。“居民短期贷款均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增,说明了消费需求逐渐改善和购房需求仍然较为旺盛。同时,中长期贷款显著改善,说明加大对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中长期贷款投放效果明显。”温彬表示。

货币政策更灵活适度

“二季度中国GDP增长已经实现了正增长,预计三季度GDP增速会进一步提升。”阮健泓在发布会上表示。

对于未来的宏观政策走向,孙国峰表示,国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中国经济运行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期,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取向不变,更加灵活适度,更加精准导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维护正常货币政策空间,平衡好内外部均衡,处理好短期和长期关系,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孙国峰进一步指出,“下一阶段央行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继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潜力,抓紧推进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督促金融机构为市场主体合理减负。”

温彬分析,下阶段,货币政策要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强风险防范。“一方面,提升结构性政策力度与效果,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恢复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精准扶持。另一方面,不搞‘大水漫灌’,谨防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推升资产价格泡沫,同时继续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和疫情态势,对人民币大幅升值以及可能引发的跨境资本大幅波动做好应对准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