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洋图书城,一家深植于市民记忆的老书城,为适应市场正悄然转型,调整业态;另一家是爱书人心中早已远去的“白月光”——晓风书屋,或原址复活迎来重生曙光。

一“转”一“回”之间,勾勒出福州实体书店在时代浪潮下的缩影。

当数字阅读席卷而来,线上购书成为常态,这些承载着城市文化与集体记忆的书店空间,究竟路在何方?那些有情怀的图书人,又在如何尝试破局?

业态升级 图书城将更名书画城

日前,一条“越洋图书城或将撤离”的消息在福州社交媒体上传播,书城经理赖忠星对此回应表示不会放弃图书,书城只是在进行经营业态的调整,升级为复合型文化空间,预计将在2026年元旦以新面貌亮相。“门面‘越洋图书城’的牌子会摘掉,更名为‘越洋书画城’。展厅会挂上‘越洋艺术馆’的牌子。”赖忠星表示。

这一消息唤起了许多市民心底那份关于青春与阅读的集体记忆。对于福州人而言,这座深藏于山脚、由防空洞改建而成的书城,远不止是一家书店,它安静地收纳了一代人的求知时光与青春记忆。

2003年越洋书城开业。

时间回溯至2003年1月25日,越洋图书文化城正式开业。彼时,它是福建省最大的民营书城,首期营业面积达5000平方米,图书品种在10万种左右。

与当时的许多书店不同,越洋图书城在店内专门开辟了约200平方米的读者阅读区,设置了桌椅,方便读者在店内阅读,这也让越洋图书城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

2007年不少孩子在越洋图书城看书。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