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甲骨文的“父”字,象“手持石斧”,石斧是生产工具,亦为武器,代表权力。
甲骨文字形“母”,女字加上两乳,象母亲有乳之形。本义:母亲。
“父”你会发现它所表现的是一只手再拿着一样东西,拿的是什么呢?是一只手举着一个棍子。手代表人,棍子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生产工具,也许是石斧。拿着这种工具的腊带一般都是男人,因为在原始社会,从事生产或者狩猎都是靠石斧、棍子等简单工具。父所指的这种男人是力量和智慧的象征,是部落生存的主要依靠,是受人尊敬的。所以父在甲骨文的原意是指值得尊敬的男人。
"母"字在甲骨文中展示了这样一个画面:一个女子跪在地下,怀抱着一个婴儿,女子没有眼睛,眼睛长在孩子的脸上。
文言版《说文解字》:母,牧也。从女,象褱子形。一曰象乳子也。
白话版《说文解字》:母,像养牛一样哺育子女。字形采用“女”作边旁,像怀抱孩子的样子。另一种说法认为,“母”的字形像给孩子喂奶的样子。
“父”经常表示爸爸的含义。但是因为“父”有尊敬的意味,所以多为爸爸的尊称,这也是“父”多做书面语,少用于口语的原因。不仅如此,家族中和爸爸一辈的男人都是需要敬重的,所以有了“叔父”“伯父”“姑父”“姨父”的称呼。再后来,“父”告念也用于社会中德高望重的人,如孙中山被称为“国父”。“父”与“王”是巫王政治与社会的两种无上权力,后来的儒家就是用“父”与“王”权,来建构绝对“孝”与“忠”的思想轮友芦,以此来压抑个体独立意识与尊严,推动人绝对忠于“王” 与绝对服从专制,并积极宣传属于集体意识与相对道德等的伪道德观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