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朝香 通讯员 李文芳

提起心脏病,很多人可能会想到电视剧里,某某角色突然发病紧捂胸口的场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但有这样一类心脏疾病,发作时悄无声息,却有可能造成中风、认知功能下降、心衰等严重后果。

42岁的王先生(化名)平时从事互联网工作,工作压力大,但平时一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运动。在四年前的体检中,他被查出房颤,由于本身没什么症状,再加上平时身体健康,便没太在意。直到三个月前,王先生在晨跑时突然感到强烈的呼吸困难......

家属将王先生紧急送到医院,他被诊断为严重的心力衰竭。医生说,导致王先生心衰的元凶,极有可能是让他从未在意的房颤。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房颤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有数据显示,70~80岁及以上老年人有11%的机率发生房颤。

但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房颤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工作带来的压力、劳累无形中加重年轻人的心脏负担,诱发房颤的发生。

房颤被称作“隐形杀手”,有隐匿特征,由于单次心电图无法诊断出部分阵发性房颤,且一部分房颤患者因没有症状不去就诊,导致错失治疗时机。

房颤同样是持续进展性疾病,当患者长期耐受后,心慌、胸闷的症状感受可能会减弱,易误认为病情好转而放松警惕,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除了会引起心衰,最常见的风险是脑卒中和血栓栓塞,还会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甚至是痴呆,亦可损伤肾功能,对患者的机体机能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日常应警惕心脏不适、心律不齐等症状,发现不适应及时就医,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王先生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到导管消融手术是目前治疗房颤的主要手段,也是唯一提供根除房颤可能性的办法,且越早进行手术,治疗效果越好。结合自身情况,王先生决定立刻进行手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目前,房颤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不能根治,主要目的是防止血栓形成,预防脑卒中,也有一些药物用于恢复正常心律或控制快速心室率,但治疗效果往往不佳。

手术治疗包括导管消融术与左心耳封堵术等。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与消融器械的不断改进,房颤导管消融的成功率在逐步提高,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房颤导管消融在窦律维持方面显著优于药物治疗,在降低住院率、延缓疾病进展、预防中风、症状改善与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左心耳封堵术可较大幅度降低中风的风险,适用于高卒中风险或无法耐受抗凝治疗的患者,相关循证医学证据仍在积累过程中。

6月6日是“中国房颤日”,为使广大患者进一步正确认识房颤的相关知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律失常团队将开展一系列公益活动,包括线下义诊、线上直播与线上义诊:

时间:2023年6月6日 8:30—11:00

地点:庆春院区门诊大厅临时义诊点/钱塘院区门诊大厅临时义诊点

义诊专家:

庆春院区:孙雅逊、于路、蒋汝红、丁雪燕、林建伟、史文静、曾奋飞

钱塘院区:蒋晨阳、盛夏、邵蕾、傅海燕、莫丽娇(现场坐诊+免费义诊号形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