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式建筑是什么风格?

罗马式建筑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罗马式建筑原意为罗马建筑风格的建筑,又译作罗马风建筑、罗曼建筑、似罗马建筑等。罗马式建筑风格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是10世纪晚期到12世纪初欧洲的建筑风格,因采用古罗马式的券、拱而得名。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给人以雄浑庄重的印象。对后来的哥特式建筑影响很大。

罗马式建筑有什么特点?

1、罗马式建筑的墙壁通常厚度很大,开口部分极少并相对较小,因此显得沉重封闭。它们通常为双层壁体、填以碎石。

2、在罗马式建筑中的拱常常使用墩柱(也称扶垛)作为支撑。它们用砖石砌筑,剖面呈正方形或矩形,通常会在拱的起脚处以水平线脚表现柱头。有时墩柱上会附有垂直的柱身,在底座层上也可能会有水平线脚。虽然柱墩基本上为矩形,但是常常可以呈现极复杂的形式,如在内壁上设支撑拱的大空心半柱,或由直达拱线脚处的小柱身组成束状。

3、柱子是罗马式建筑结构上一个重要的特色,细长柱和附柱也会应用在结构和装饰上。在意大利经常使用由单块石料凿成的整体柱,就像在罗马和早期基督教建筑中那样。它们也会,特别是在德国,于更巨大的墩柱间交替使用。由多个单块石料凿成的拱廊柱也常用于不需要承受较大砖石重量的结构,例如在回廊中,并有时采用双柱。

4、在欧洲大部分地区的罗马式柱子体形巨大,因为它们支撑着厚实而开窗小的上部墙体,有时会有沉重的拱顶。在结构上最为常见的方法是以称为鼓柱的圆形石柱建造,就像在施派尔主教座堂的地下室中那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