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1月25日电 题:河北井陉:乡村振兴结硕果 千年古县焕新生

新华社记者曹国厂、杜一方

香气四溢的芝麻油、新鲜牛羊肉、眼花缭乱的糖果点心……春节前夕,暖阳高照,在太行山东麓的河北省井陉县威河西村,大集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附近村民们或步行或骑车,三五成群前来采买年货。


【资料图】

过去谁也不曾想到,一条坑洼难行的山间土石小路竟摇身一变成了六米宽的集市大道,作为乡村振兴之路的美丽缩影,它无疑见证了井陉这座千年古县的蝶变。

井陉位于晋冀交界处,秦时置县,距今2000多年历史。近年来,井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向生态要效益、以山水润民心,因势发展全长26.8公里、总面积122.6平方公里的绵蔓河湿地旅游经济带,引导创意农业、文化旅游等新兴业态沿河聚集、拥河发展。

“原来这路又弯又陡,两边全是土坯房,顶多门框处砌上一圈青砖,路旁不少猪圈、厕所,垃圾遍地。”今年56岁的威河西村村民闫和平指着远处说,现在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己家盖起了三间平房,再也不用过屋外大雨、屋内小雨的日子。

威河西村位于绵蔓河西岸,从前交通闭塞,是个名副其实的穷山沟,20世纪70年代人们靠着牲畜拉水吃,后来建起了碳酸钙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如今,依托绵蔓河湿地旅游经济带建设,威河西村突出鱼、荷花、泉群三大特色,打造泉群养生度假村,投资上千万元的鲟鱼产业园游客火爆,特色果蔬种植基地生产的彩椒、哈密瓜等陆续上市,整合老旧农宅院50余处发展民宿产业,俨然成了一处网红打卡地。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去年村集体收入达40多万元。”威河西村党支部书记马志强说,下一步我们计划发展花海观光游、垂钓采摘游、特色美食游等项目,让更多村民享受到乡村旅游红利。

坐落在马头红山脚下的井陉县洛阳村依山傍水,过去这恰恰成了村庄发展的最大阻碍,由于三面环山、东临绵蔓河,村里原来只有一座漫水桥通向外界,一到汛期就靠着两只小船来回摆渡,村里2000多亩苹果树常出现两三毛钱一斤贱卖的情况。

作为绵蔓河湿地旅游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村,一座去年新建的跨河大桥彻底打通了洛阳村乡村振兴路。地处北纬38度的洛阳村有50余年苹果种植历史,如今建起了以苹果产业为主导、农文旅深度融合的“苹安小镇”。

“以前根本不敢想,穷山沟居然能吃上旅游饭,我还计划新建5间民宿、1个饭店。”洛阳村村民于彦秀家的小卖部距离河滩300米,开了近30年,从以前门可罗雀到现在节假日人满为患。

今年的洛阳村年货大集开设200多个摊位,采买年货的游客络绎不绝。“去年苹果成熟时,来俺们村采摘的游客少说也有八千人。”洛阳村党支部书记杨俊伟说,小时候总觉得家乡穷山恶水,现在终于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古村落是井陉独特的资源,作为国家首批千年古县,井陉现存千年以上传统村落73个,拥有中国传统村落4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5个,数量居河北省首位。近年来,井陉县在建设绵蔓河湿地旅游经济带的同时,打造由东西两线组成、全长约60公里的太行天路旅游经济带,将藏在深山的传统村落串珠成链。

有“陶瓷水镇”美誉的南横口村位于绵蔓河湿地旅游经济带与太行天路旅游经济带交汇处。据唐兴善寺碑记载,南横口村建于西汉,村里陶瓷制造业自隋唐而始,不断发展兴盛,成为河北四大名窑井陉窑三大片区之一。

近年来,南横口村依托井陉古瓷窑的资源优势,本着“先保护后开发、修旧如旧、体现特色”的原则,对村内明清古建筑进行了复古式修缮,整理出一批集吃、住、玩、游、购于一体的风情小院,打造陶瓷文化古村落和滨水景观带。

昔日穷山沟化身文化旅游“好风景”,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在千年古县井陉徐徐铺展。当地许多村民眼见游人如织,不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纷纷选择在村里开起农家院,既能挣钱又能顾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