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5月24日电 题:智慧赋能 共护一江碧水——三峡集团长江大保护创新与实践
新华社记者郁琼源、侯雪静
近日,中国三峡集团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工程院在湖北武汉联合主办第五届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暨三峡环境科技大会,共同探讨“低碳绿色流域构建”这一主题,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建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三峡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集团坚持创新实践,兴水利、提水质,充分发挥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的骨干主力作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滴水可以发6次电:布局新能源共抓大保护
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三峡集团业务围绕清洁能源和生态环保“两翼齐飞”。
三峡集团董事长雷鸣山说,特别是2018年以来,三峡集团积极承担共抓长江大保护新使命,持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完成了从试点先行、拓展合作、全面铺开到高质量发展的迭代升级,实现从环保新兵到治水主力的转变,助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
随着2022年底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已全面建成,6座电站联合调度实现了一滴水沿江而下可以发6次电,最大化利用长江流域水力资源。
“这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904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亿吨,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发挥重要作用,有效改善长江生态环境。”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殿常说。
雷鸣山表示,三峡集团致力于与社会各界加强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基础保障作用和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的骨干主力作用,努力当好构建绿色低碳流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推动者、建设者、贡献者,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实施高水平保护、创造高品质生活赋能添彩。
系统化治污:统筹创新管网建设管理
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在管网。管网是城市的动脉,是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更是城镇污水治理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系统化治污是共抓长江大保护的重点。
瞄准管网这个城市污水治理的短板,三峡集团提出了开展“以管网治理为重点,助推水环境从治标转向治本”的管网攻坚战。
“我们在沿江很多城市开展管网攻坚战。同时,我们将系统治理的理念逐步升级为‘城市智慧水管家’,打造新概念水厂,探索‘厂网河湖岸一体’的调度系统,这些尝试在试点城市取得了成效,在向其他城市推广经验时,力求做到因地制宜、成本可控。”王殿常说,通过组建长江管网投资平台,创新“按效付费”机制,疏导管网建设运营成本,三峡集团正努力探索一条以市场化为主、可持续发展的共抓长江大保护新路子。
“我们通过理念创新提升治理实效,坚持系统治理理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谋划推进共抓长江大保护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近1000亿元,每天城镇污水处理规模426万吨,管网长度达1.8万公里,首批试点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污水集中收集率平均提高37%。”雷鸣山说。
通过模式创新推动系统治理,三峡集团探索形成以“五水共治”“厂网河湖岸一体”为核心的“三峡治水模式”,重点推进管网攻坚战和“城市智慧水管家”,构建“城市水环境治理可持续、政府资产能盘活、体制机制更高效”的长江生态环保新模式。
齐抓共管聚合力:推动长江绿色高质量发展
“共抓长江大保护,在‘共’字上聚合力、在‘抓’字上下实功。”雷鸣山说,三峡集团将组建投资、科研、资金、联盟、基金五大平台,吸纳110余家优质单位加入长江生态环保产业联盟,与地方政府建立“政府当家、企业管家”的新型合作关系,实现业务布局沿江11省市全覆盖,基本构建政府主导、三峡集团牵头组织实施、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共抓格局。
“今年是三峡集团成立三十周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为三峡集团和生态环保行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开辟了新空间、赋予了新使命。”雷鸣山说。
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雷鸣山表示,集团将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努力:
——努力让流域水资源利用更高效,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精益运行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不断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努力让流域水环境治理更系统,全面推广“城市智慧水管家”,坚决打赢管网攻坚战,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创新应用生态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推动水环境治理提质增效。
——努力让流域水生态保护更有力,加强长江珍稀鱼类和植物研究保护,积极有序开展生态调度和增殖放流活动,促进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共同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江河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