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内使用抗阻锻炼装置健身(视频截图)。资料图片

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内使用太空跑台锻炼(视频截图)。资料图片

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内锻炼(视频截图)。 资料图片


(相关资料图)

“我每天做600个俯卧撑、600个仰卧起坐和上千次跳绳,这些已经成为我的‘标配’。”前不久,神舟十六号乘组首次亮相时,航天员景海鹏的一番话令许多网友感佩。

成为航天员需要具备怎样的身体素质?为了能顺利上天,航天员在地面要进行哪些体能训练?进入太空后,航天员又如何在失重环境下锻炼?

只有身体够好,才能适应太空特殊复杂的环境,才有能力负担起繁重艰巨的飞行及在轨任务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航天员,请问我如何才能梦想成真呢?”在2022年10月12日举办的“天宫课堂”上,地面的学生向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提问。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这样回答:“想要成为一名航天员,需要经历严格的选拔和训练。我相信,只要你坚定理想,认真学习,好好锻炼身体,未来一定有机会加入到光荣的航天员队伍中,让心里的种子最终在太空中结出甜美的果实。”

航天员是世界上风险最高、挑战最大的职业之一。每位航天员都经历了极其严格的选拔和科学、全面的训练。

现行航天员选拔原则中,优秀的身体素质是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身体够好,才能适应太空特殊复杂的环境,才有能力负担起繁重艰巨的飞行及在轨任务。

如何衡量身体素质?和普通人体检类似,应聘者也要经过临床各科检查。不同的是,应聘者还要参加一项颇具特色的选拔项目,“航天环境耐力和适应性”检测。

据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专家介绍,这个项目要求受试者在离心机上飞速旋转,测试身体的超重耐力。

几轮下来,能通过身体素质考核的应聘者所剩无几。身体素质也仅是选拔标准中的一个大类,此外心理素质、教育背景、职业经历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衡量要素。从本质上来说,航天员选拔就是一个“优中选优”的过程。

航天员训练是一个漫长的征程,要经历持续不断的挑战、考验、检查和评定

加入航天员大队后,航天员的状态用一句话总结就是“飞行或者准备飞行”。航天员训练是一个漫长的征程,要经历持续不断的包括“超重耐力”训练在内的各种挑战、考验、检查和评定。只要不退役,训练就不能终止。

空间站训练中,出舱训练是最重要的一个项目,也是高强度高负荷的训练。航天员要在地面的水下训练中模拟出舱情景,身穿200公斤的水下训练服,训练时长达到六七个小时,不能吃东西,不能去洗手间,还要克服水下阻力和压力,控制好身体姿态,完成各种水下动作、使用各种设备,负荷非常大。

累积下来,一名航天员的水下训练能达到几十次、上百个小时的训练量。据航天员汤洪波回忆,他刚开始水下训练时,训练结束后吃饭“连筷子都拿不住”;航天员聂海胜在一次水下训练后,体重足足轻了4公斤。可见,航天员训练对体能消耗之大。

王亚平作为我国首位出舱的女性航天员,也提到过水下训练对力量的要求。男女存在客观生理差异,王亚平的体型没有男航天员强壮,穿同样的舱外航天服,要克服压力弯过来,需要做很大动作,或是用两倍力量才行。为此,王亚平坚持提高上肢力量、加练臂力,刻苦练习抓握铅球、引体向上、俯卧撑、举杠铃等项目。当按摩师告诉王亚平胳膊变粗时,她特别开心,这说明训练有效果,“训练的时候,我甚至会和其他航天员比一比肌肉块。”王亚平说。

空间站内设置了专门的“锻炼区”,并配备了多种多样的健身器材和设备

许多航天员都喜欢体育锻炼。

“我年纪比较大了,为什么体能还这么好?除了对执行任务的渴望激励着我以外,锻炼是我保持良好身体状态的最好方法。”聂海胜说,他平时喜欢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

王亚平比较喜欢协作类体育运动,比如篮球、羽毛球双打,还有田径类的接力赛等。

当飞入太空,进入中国空间站以后,航天员们仍然保持锻炼的习惯。而当太空生活的画面陆续公开,人们发现,航天员们的脸看起来变“胖”了?其实这不是胖,而是失重环境下血液上涌造成的不适反应。

我国航天员在轨时间长达五六个月,长期处于失重环境会导致人的骨密度降低、肌肉萎缩。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在太空中,航天员出现睡眠障碍、疲劳、感染、胃肠道病症等不适问题和应急医学问题的概率会增高。

因此,航天员必须通过积极的锻炼来应对失重带来的影响,也才能保障各项在轨任务的推进。

中国空间站内设置了专门的“锻炼区”,并配备了多种多样的健身器材和设备,用于航天员的日常锻炼。保障团队还为航天员们量身打造了太空保健操。

回顾天宫的一组生活画面,可以看到,聂海胜“飘”到舱体中间,拿起一个类似健身弹力带的拉力器,做起了各种拉伸动作。伸手轻轻一够,还能借助舱体吊环来个帅气的“引体向上”。旁边,另外两位航天员也在健身,一会儿蹬蹬太空自行车,一会儿又在太空跑台上奔跑。

我国空间站的健身区里,常见的健身器材基本都有。每天,航天员“解锁”着各种健身姿势。据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专家介绍,我国的空间锻炼器械设备由“三大三小”组成,“三大”指太空自行车功量计、太空跑台和抗阻锻炼装置,“三小”指拉力带、握力器和呼吸肌锻炼器。

其中,太空自行车功量计帮助航天员进行上肢与下肢的锻炼;随梦天实验舱上行的抗阻锻炼装置,可以帮助航天员进行划船、深蹲、硬拉等基本体能锻炼动作。

和地面上跑步机等器械不同,太空跑台多了束缚装置和减震设备,太空自行车上没有座椅……这些设备都是科技人员为帮助航天员锻炼力量、降低失重影响所精心准备的。

随着飞行任务的推进,科研人员还会随时观察监测航天员的各项生理指标,及时做出健身方案调整,为航天员在轨飞行的锻炼进行贴心指导。

文中图片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