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已半年有余,参与人数不断增长、相关产品持续扩容。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个人养老金启动初期“开户热、缴存冷”的情况存在。如何扭转?

开户人数多,缴费比例低

2022年11月2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实施。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底,个人养老金参加人数超过3324万人,制度总体运行平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与此同时,人社部数据显示,虽然群众热衷于参与个人养老金投资,但多处于观望阶段。据推算,个人养老金实际缴费人数仅为参加人数的31.37%,平均缴费金额不足每年1.2万元缴费上限的20%。

北京市今年初披露的数据显示,此前190万户缴存的资金约为38亿元,相当于人均缴存2000元,与每年1.2万元的缴存上限存在差距。“开而不缴”“缴而不投”的背后,反映出民众对个人养老金制度认知和投资意愿不足。

我国启动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

目前,个人养老金产品已超过650支,其中储蓄产品超过460支,此外还有公募基金、养老保险、理财产品等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从投资产品类型数量上看,银行储蓄产品占绝对优势。”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我国同一类型养老金产品同质化特征明显,普惠型产品不多,与一些发达国家公募基金产品相比,相关产品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制度安排尚存短板

多位专家表示,“开户热、缴存冷”折射出目前个人养老金制度还存在政策信息模糊、与实际需求不适应等问题。

投资者反映,当前个人养老金产品运作状态、收益情况等信息透明度不高。半月谈记者注意到,目前人社部“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的“个人养老金”栏目仅可查询个人养老金产品名称、类型和发行机构,尚无权威渠道全面了解个人养老金产品信息、投资组合、预期和实际收益等关键信息。

根据现有制度,个人养老金参加人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或者在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等特定情况下方可领取个人养老金。东亚银行联席行政总裁李民斌认为,这一安排有利于鼓励参加人积累长期投资,但也反映出相关措施灵活性有所不足。“购房、育儿、医疗……目前制度安排还无法满足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可能存在的现实需要。”

另一现象是,个人养老金参与群体中年轻群体占比相对较低。工商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部总经理曾琪说,截至2022年末,工行为数百万客户开办个人养老金账户,40岁以上人群相对比较集中。专家认为,年轻群体本应是个人养老金制度重要的目标群体,年轻人参与热情不高可能影响个人养老金良性发展。

既要“长钱长投”,也要灵活配置

国家卫健委预计,2035年左右中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在这一背景下,构建完善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变得更加重要且迫切。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建议,需尽快建立统一的国家养老金服务平台,提升个人账户养老金投资收益可视化水平。建立养老金融产品准入制度,在个人养老金账户资金运用环节实行“默认选择制”和“个人选择制”。默认选择的相应资管产品投资难度较低,投资经验丰富的人群则可对产品自由搭配。

为实现政策制定时“长钱长投”的初衷,同时提高政策运营灵活度,专家认为还需进一步优化个人养老金账户设计。李民斌建议,允许个人开立多层养老金账户,让部分养老资金可于特定额度内灵活调配。信安金融集团执行副总裁张维义建议,探索打通养老保险的第二、三支柱,允许将企业年金个人账户与个人养老账户的资金累积起来统一管理,降低个人资金管理难度。

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贾江表示,需要注重个人养老金制度宣传的准确性和深入性,使人民群众能够真正理解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意义和内容。同时,优化个人养老金产品资产配置,提高产品收益率,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实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