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央企为何屡禁不止?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央企负责维权的工作人员和律师。

国家电投内部工作人员表示,骗子造假注册公司很容易,“我们撤销起来需要时间,因为他们并不承认造假,工商部门需要去核实,在这个阶段,这家假冒企业还可以四处活动,给他们招摇撞骗提供了时间。”


(资料图)

而那些被打击的假央企并不会注销,大多会摇身一变,换一个新身份,比如换到其他央企名下,继续活动。“一家企业的打击有限,他们变更注册的速度,比我们打击的速度还快,我们需要政府统一行动。”记者也留意到不少造假央企并没有注销,他们还可以继续活动。

比如记者走访的中广通相关公司,去年9月份,有6家被国资委盖章为假央企,但仍继续存续,中广通新能源未被盖章为假央企,但和该6家公司非常相似,注册地相同,股权链条一样,后来通过股东更改,换成新的央企身份。如今在国家电投打击下,又能快速切换股东信息。

记者留意到,国家电投今年就3次发布打击假央企公告。第一次是今年1月, 国家电投有子公司为国家电投集团智慧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市场上出现了一家“深圳能投智慧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是通过伪造公章及营业执照的方式注册成立为智慧能投子公司,并对外开展诈骗行为。今年4月份, 国家电投称不法分子通过伪造相关材料等方式,将国恒基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自云智慧城市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丝路国华科技有限公司注册为国家电投子公司。6月29日则为第三次。

这说明有不少不法分子盯上央企,想借助央企身份谋利。国家电投内部工作人员表示,据公安部门反馈,假冒央企可以收挂靠费,也可以开展业务盈利。

以中广通云南为例,很短时间投资多家公司,四处开展活动,其官方公众号显示,涉及水产养殖、百万亩光伏基地等项目。

自己开公司出力,股权办到别人名下,这明显不合常理,是否有为他人做嫁衣的风险?国家电投内部工作人员表示,这些公司不会有资产,只是空壳公司,公司在运营中也不会盈利,即使盈利也不会向股东分配。央企也不会留意这些公司,不会将这些股权占为己有,相反对央企来说只有麻烦,因为这些公司借着央企名义开展活动,很容易损害央企名誉,给央企带来风险。“这些企业也变聪明了,招投标上都不写央企身份,很难明确是否诈骗,私下协商合作又可能用央企身份。”

以前不少伪央企是采用注册相似名字的方式,让外界以为和央企有关,不过现在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直接采用了提供虚假工商登记的方式。

华商律师事务所李库库律师表示,“类似这种情况属于引人误解,属于侵权或者不正当竞争的范畴,被侵权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如果有严重伪造相关文件等行为,则有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可以向公安机关举报。”

上海久诚律师事务所许峰律师认为,提供虚假资料注册可能延伸很多法律责任,比如合同诈骗。“不过有些央企比较重视,采取很多措施,有的发个声明结束了”。(记者 余胜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