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女士与涉事公司签订的合同。来源:当事人)

信网4月4日讯(记者 赵宝辉)“承诺两年内能给评上副高职称,交完钱后跟对接的老师就联系不上了。”2021年12月8日,市民高女士在网上结识了青岛优合教育的崔老师。高女士说,崔老师了解到她准备评副高的想法后,提出可交钱办理。就这样,按照对方的报价,她前后向青岛优合教育共计交纳了21800元。意外的是,高女士转年2月16日开始就联系不上这名老师了。信网了解到,上海市公安局嘉定分局已经介入调查。


(相关资料图)

交纳两万余元费用后培训公司失联

高女士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一直以来有评定职称的想法。2021年12月8日,她在网上查询评定职称相关内容时,得知青岛优合教育开展此类业务,并线上向这家公司预留手机号。当天,一名自称姓崔的招生老师联系高女士,称可以交钱办理,并承诺两年内就能代评“给排水”副高职称。

“老师跟我说他们有内部渠道,成功率高,两年内就能搞定。”想到毕竟自己只是一名普通打工族,没有任何职称身份,再加上对方的口气非常肯定,高女士起初抱有怀疑态度。之后,崔老师又告诉她,如果办不成功可随时退款。听到这里,高女士心动了,“反正办不成退款,索性就试试。”于是当天报了名,并前后分七笔,将21800元打到了这家公司账户。

“我记得最后一笔是2022年1月23日打给的他们,当时付了3800元。这天崔老师还给我邮寄一份合同,而且说办成后会通知我。”令高女士没想到的是,这个“办成”的通知再也没来过,直到2022年2月16日,崔老师仿佛消失了,微信消息不回复,联系电话打不通,高女士随后联系青岛优合教育客服,无人应答。

一则“贴子”引多位学员共鸣

察觉不对劲,高女士把自己的遭遇发到了社交平台。随后,高女士发现,和他同样遭遇“老师失联”的学员不在少数。卢先生比高女士早报名了1个月,2021年11月份报名,该司一位招生老师同样承诺两年内可以办理副高职评定。过程中,卢先生咨询办理进度时,对接老师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脱,后来直接不再回复了。

信网记者注意到,高女士与卢先生俩人与青岛优合教育所签署的合同均为《高级职称委托协议书》。内容显示,“两年内如果评审不下来,乙方退还甲方所交纳的全部费用。”至于评审的具体环节以及操作方式,合同中未体现。

事后,学员们组建了维权群,群里共31人,经统计涉案金额326600元。大家所交纳的费用在6800元至30000元不等。“我们感觉钱要回来的可能性不大。”卢先生提到,一方面是现在根本就找不到公司对接人,没有人正面回复。另一方面,受害者分散在各地,很难集中。

上海警方已介入调查

为进一步了解情况,信网记者多次拨打了青岛优合教育的客服电话,对方始终处于关机状态。企查查显示,由于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与企业取得联系,该司已被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与此同时,分别与高女士、卢先生对接的两位招生老师的手机号,同样处于关机状态。

评选副高职称条件是什么?事实真如青岛优合教育的老师所介绍“通过内部渠道办理”那么简单?青岛市崂山区人社局专技科一工作人员坦言,根据规定,大学本科毕业生若想评副高职称,至少取得中级职称5年以后才可以。“这仅仅是基础条件。像高女士连中级职称都没有的话,那根本不可能评上副高。”另外,该工作人员还透露,评定人的学术水平也是一项重要评定因素,包括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获得的科研项目和成果、参加的教育培训等方面。

包括高女士在内的不少从学员都已经报警。“可能有不少学员在上海,所以可能上海的警方就介入了。”

信网记者从上海市公安局嘉定分局了解到,目前警方已正式立案调查。“案件已经移送至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检察院提起诉讼了。根据有关规定,检察院也把情况告知了当事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