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衡水市委政法委获悉,衡水深入推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着力为群众提供“找得到”“靠得住”“信得过”的公共法律服务,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搭建三大平台,实现平时“找得到”。构建“全业务、全时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实体、网络、热线三大服务平台同步建设,实现服务、监管和保障有机融合。完善市县乡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职能,整合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普法宣教、公证等法律服务,打造“一条龙”综合性法律服务窗口,提供现场与预约均可、人工与智能结合、指引与受理同步等多种服务,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办理“所有事”。扩展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微信平台功能,智能法律服务机器人7×24全天候值守,群众通过语音和文字形式向在线律师实时咨询法律事务,随时享受便捷、高效、精准的法律服务。依托“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通过市县两级管理,强化市县乡三级应用,将律师服务、公证服务、法律援助、仲裁服务、云上调解、法律资源、诉讼助手等多项业务纳入其中,打造专业化“淘宝式”法律服务。

提供精准服务,实现难时“靠得住”。远程公证实现“全覆盖”,在省内率先实行公证机构远程视频服务全覆盖,通过搭建11家公证远程视频服务信息系统并全部与河北政务服务平台“冀时办”对接,实现办理公证业务“零跑腿、零接触”。截至目前,提供远程咨询300余次、完成事项服务40余次。全市设立116个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及时办理困难群众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劳动报酬等方面案件,对70岁以上老年人、特困供养、社会救助、失独家庭、农民工等群体申请法律援助免于经济状况审查。全市每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000余件,2021年通过法律援助为农民工等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800多万元。全市法院系统推出集沟通、服务、监督、评价、考核五位一体的“码上通”系统,从立案环节开始,系统自动在法律文书上生成特定二维码,实现一案一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通过扫码,即可在系统内就法律适用、证据质证、处理建议、个人诉求等事宜与办案法官沟通。系统运行以来,全市法院已受理“码上通”案件37084件,群众提出意见1779条,提交评价信息681条,评价满意度达96.2%。

化解社会矛盾,实现愁时“信得过”。全面搭建“一站式”解纷平台。市县两级打造涵盖纠纷预防、诉讼服务、立案登记、诉调对接等功能的线上线下诉源治理服务平台,与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互为补充、协调联动,为群众提供丰富快捷的纠纷解决渠道和一站式高品质诉讼服务。健全完善基层调解组织,构建以乡镇调委会为主导,村(社区)调委会为基础,行业性、专业性、区域性调委会为补充,纠纷信息员、网格管理员为触角的人民调解组织体系,成立人民调解组织5399个,配备调解员19782名,设立婚姻家庭、土地承包、交通事故、医疗纠纷等专业调解委员会132个、品牌调解室37个,最大限度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创新推进律师参与诉源治理,突出律师作为第三方、具备专业性的独特作用,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律师调解工作框架体系。截至目前,市县两级成立律师调解室77个,聘用律师调解员223人。2021年以来,律师参与办结行政复议案件802件,市本级行政复议案件同比下降43.2%。(刘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