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他们,凭借高超的医技,帮患者战胜病魔,重拾生活希望;他们,闻令而动,无论昼夜,与生命赛跑;他们,深耕中医,守正创新,推动传统医学传承发展;他们,奔赴乡镇,将先进医疗技术和理念带到基层。
德馨于行,技精于勤。今天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中安在线联合阜阳市多家医院,推出医师节系列报道,挖掘他们日常工作背后的动人故事。
(资料图)
以针为媒,深耕针灸推拿领域,用精准手法与温暖仁心为患者驱散病痛,探索中医传承新路径;以药为基,扎根临床25载,从急诊科到开创神经内科,以中西医结合之术解除患者疾苦,用“明星方剂”与长期随访守护病患健康。
在阜阳市中医医院,王冬冬和许杰用医者仁心,点亮患者的康复之路。
银针传薪火 妙手承仁心
在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阜阳中医院,王冬冬垂首为颈肩痛老年患者施针,银针起落间手腕轻转,手法精准如“穿花绕柳”。这双手,曾因童年目睹奶奶被老中医推拿缓解腰疾种下中医火种;如今在临床一线以“飞针”细腻驱散患者病痛,更在传统与创新碰撞中探索中医传承新路径。
王冬冬与中医的缘分始于奶奶的腰疾。“小时候奶奶总说腰像压了块石头,直不起来,老中医上门推拿半小时,她就能扶着桌子站起来。”那幕场景让他铭记,也让“中医”从抽象概念变成传递温暖、治愈痛苦的“生命对话”。高考时,他毅然选择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只因“这里是新安医学发源地,能找到经络理论与临床智慧的根脉。”本科时他泡图书馆研读《黄帝内经》《针灸大成》,研究生期间跟随导师张庆萍教授跟诊,“医生的手要准,心要暖,患者的痛,既要治,更要懂”这句话,成了他的职业信条。
2021年硕士毕业入职,王冬冬遭遇现实“当头棒喝”:按课本“腰痛取肾俞、大肠俞”为久坐上班族施针,效果却不佳。直到导师提醒他摸到患者腰部硬结,他才明白教科书是“地图”,患者身体才是需用手“丈量”、用心“解读”的“生命之书”。为打磨技术,他用“三层练习法”:米袋练指力、硅胶模型辨穴位层次、志愿者身上实操。
2023年参加“阜创汇”针灸推拿技能竞赛,他一月默记近400个穴位,每日练手法至深夜,最终获二等奖,更收获“专注”的成长。临床中,他帮因骨转移停用靶向药的肺癌患者缓解疼痛、助肩颈痛难眠的教师恢复生活能力,也逐渐懂得“医生的手不仅要治病,更要托住患者的希望”。
王冬冬诊室抽屉里,两本翻卷边的书格外醒目:《黄帝内经》与导师张庆萍的临床笔记。张庆萍“好医生要有‘博爱之心’”、杨骏“临床、经典、科研,三者缺一不可”的叮嘱,融入他的诊疗日常。他学着导师蹲身倾听老年患者絮叨,带着学生研读经典,用“浮刺法”安抚怕针患者,给颈肩痛患者画功能锻炼图,陪焦虑患者聊生活琐事疏解情绪。同时,他不固守传统,积极探索中西医融合,让“经验医学”更精准。
如今,王冬冬的目标愈发清晰:守好临床“针”与“手”,更拓宽中医科研边界。“银针虽小,能承千年智慧;双手虽轻,可托生命之重。”王冬冬愿做中医火种的传递者,让传统医学的温度照亮更多人,在新时代续写中医篇章,以滚烫选择、笃定坚守、清醒传承,书写年轻医者的担当。
从“中药熏蒸”到“明星方剂”
从医25载,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阜阳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许杰始终扎根临床一线,从急诊科到心脑血管科,再到开创神经内科,以精湛医术解除病痛,用仁心温暖患者,既践行“视病人为中心”的医者誓言,亦是引领团队在中西医结合领域探索的学科带头人。
许杰的从医初心,源于对中医的亲身获益。幼时患小儿麻痹症,在医疗匮乏的农村,一位乡医用中药熏蒸疗法助他重新站立,而其他同龄患儿却不幸瘫痪。这段经历在他心中埋下“用医术解人疾苦”的种子。1999年天津中医学院毕业后,他踏上医疗岗位,专注于心脑血管疾病领域,并通过进修不断提升诊疗技术。他常说:“病人来不能走路,走时还不能动,就是医生的失败。”这成为他20余年的行动标尺。
2014年7月,阜阳中医院神经内科成立,许杰受命担任主任。初创时期困难重重,但凭着团结信念,他凝聚团队,吸引多名高校专才,营造“团结、奋进、专业”的科室氛围。他推行“制度管人、感情留人、绩效利人”的管理方针:以制度规范诊疗,以“老大哥”般的关怀助青年成长,以绩效激发活力。每周三业务学习、每日“一人一方”诵读,更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科室成立当年即成功完成医院首例脑梗塞溶栓手术,患者功能恢复良好。此后,取栓、脑血管造影等技术相继开展,让本地患者无需奔波大城市即可获得优质诊疗,省时省力省钱。“时间就是大脑,争分夺秒才能留住健康。”许杰说。
作为学科带头人,许杰深耕中西医结合领域。他认为神经内科疾病“病来如山倒,去病如抽丝”,唯有“中西合璧”才能促进康复。针对老年患者常见失眠、焦虑等,科室创新运用耳穴压丸、足底涌泉贴等中医适宜技术,结合心理疏导收效显著。
一位42岁小脑梗死患者剧烈眩晕、情绪焦虑、无法站立,团队在西医规范治疗基础上施以心理支持和耳穴压丸,患者情绪迅速好转,两周后症状缓解,康复出院后重返教学岗位。对于运动神经元病、三叉神经痛等顽疾,团队通过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精准干预,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升生活质量。科室在经典方剂基础上研制的“芪龙活络颗粒”,获中药准字号认证,成为治疗中风急性期及恢复期的“明星方剂”。
“出院非终点,康复是新起点。”许杰说。自2014年起,科室便开展长期随访服务:每月电话随访百余名患者掌握病情,上门走访十余个困难家庭,提供血压监测、用药指导、康复训练,并送去药品和关怀。一位年近古稀、身患脑梗和慢阻肺的患者,在团队多年持续随访和方案调整下,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你们比亲人还上心”的赞誉是对团队最高的褒奖。
从青年医师到知名学科带头人,许杰用25年坚守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今日,他的“医者梦”依然清晰:让每位患者带着希望而来,携健康而归——这便是他最大的幸福。(记者 张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