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西医将其理解为:长期嘌呤代谢紊乱,引起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在关节组织,造成炎性反应。
(资料图片)
祖国医学中,痛风称为“痹证”、“历节病”等范畴,与脾脏密切关联。
脾,主四肢肌肉,脾胃虚弱,则痰浊邪气趁虚而入,四肢受累。经络受痰浊之邪痹阻,气血运行不畅;病程日久,血行不利,形成血瘀。痰、瘀互结滞,留驻在四肢关节,不通则痛,发为痛风——这是痛风最基础的发病机制。
本地处丘陵之地,森林覆盖,水网密布,气候炎热,瘴气横生,水湿壅盛,气候炎热,人们依山傍水而居,湿热外邪入里,湿热体质者十之六七,故而夏日不离凉茶。
湿热不祛,则病痛难除,无以去标;
痰瘀不除,则反复发作,无以治本。
今日分享一个痛风方——出自《丹溪心法·卷四·痛风》。
组方:南星,苍术,黄柏,川芎,白芷,神曲,桃仁,威灵仙,羌活,防己,桂枝,红花,草龙胆。
此方特点,在于切中“湿”、“痰”、“瘀”三个关键病机,且寒温并用,有的放矢。
方中以苦寒之味清热利湿,配伍辛温之味,行气燥湿化痰,又防止寒凉伤脾胃,加之活血化瘀之品,使瘀血祛而痹痛自除。
附上一则此方治愈痛风的病例,特意去电回访,患者3年内未曾复发,可见此例治疗效果可观。
患者李先生,46岁,主诉痛风7年。
夏日炎炎,患者夜间吃烧烤、海鲜,且饮酒较多,故而症状复发,服秋水仙碱乏效,遂来就诊。
面诊时,脱靴视之,见右膝关节、脚趾红肿明显,且夜间疼痛加重。伴纳差,胃胀,乏力。舌质暗,舌上有点刺,色红,苔黄腻,脉濡数。
辅助检查:血尿酸:688μmol·L-1。
简单分析患者症状:
1.关节红肿疼痛,夜间加重—湿热滞留;
2.舌质暗,病程长—瘀血阻络;
3.纳差,胃胀,乏力—脾虚不运,痰阻中焦。
辩证:湿热蕴结,痰瘀互阻证;
治宜:清热利湿,祛痰化瘀。
处方:黄柏,苍术,龙胆草,胆南星,威灵仙,忍冬藤,厚朴,神曲,桂枝,桃仁,红花,地龙。
初诊服10剂,红肿疼痛大减,但胃胀如旧,舌脉象改变,见其舌质不紫,舌上点刺颜色变淡,苔白腻,脉濡。
随证调方,加健脾助运之品,续服10剂,诸症消失,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患者是7年老痛风,曾手术取出痛风石,但手术无异于刻舟求剑,秋水仙碱也只是惊鸿一瞥,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直取痛点,永绝后患。
四诊合参,此例为湿热蕴结、痰瘀互阻,以丹溪痛风方加减治愈。
方中龙胆草、黄柏、苍术、威灵仙、忍冬藤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桃仁、红花、地龙活血祛瘀;桂枝通行一身阳气。
厚朴、神曲、胆南星燥湿化痰、行气除满。
全方既可清利湿热,又可祛除痰浊瘀血之邪,全身经络畅通则痹痛自除。
#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