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蚊媒监测是科学防控蚊媒传染病的重要环节。连日来,东莞市中堂镇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走村入户开展蚊媒密度监测工作,获得数据和计算出的“布雷图”指数,可为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评估、预测预警、控制规划提供依据。
顶着烈日炎炎,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和村里的工作人员、志愿者带着手电筒、手写板、标签纸等,深入背街小巷、屋里屋外、学校工厂周边等地,监测伊蚊幼虫密度,检查记录室内外积水容器及其幼虫孳生情况,精准查找积水,统计好各种数据。他们的工作常态为市民筑牢蚊媒传染病防控安全屏障。
中堂镇疾控中心疾控办副主任罗柳金介绍,“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是在蚊媒密度监测工作中得出的一项指数,是评价一个地区伊蚊密度的指标,也就是平均每百户内有伊蚊幼虫(孑孓)孳生的容器数。“布雷图指数”在5以下,则属于安全范围。
据介绍,进行监测工作时,会按区域划分,对区域内的盛水容器、水养植物等蚊子容易孳生的地方进行全面检查,详细统计有蚊幼虫或蛹孳生的积水容器数,计算布雷图指数,科学评估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预防基孔肯雅热、登革热,斩断传播媒介十分重要,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防蚊灭蚊,消除或破坏蚊虫孳生地。疾控中心工作人员黎少雄表示,如果幼虫越多的地方,“布雷图指数”会越高,代表蚊媒传播风险越高,他们在开展监测的同时,会对群众开展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防控健康教育,动员群众翻缸倒罐、清除房前屋后的杂物、闲置容器和积水杂草等,加大蚊虫消杀力度,以有效降低蚊媒传播的风险。
无积水则无伊蚊。中堂疾控中心呼吁广大市民朋友:一方面做好积水清理,空置的容器要倒翻,水养的植物换沙养,水井水池要放鱼,卫生垃圾要及时清理;另一方面要尽量避免蚊虫叮咬,做好防蚊措施。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蒋幸端 通讯员:范清丽、邱发平、袁嫣
图/通讯员:萧培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