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量突破10万亿元大关!10月24日,广东经济前三季报揭晓。

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双重压力下,广东全力以赴拼经济,交出了一份“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答卷。


(相关资料图)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176.9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38.50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39270.75亿元,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62067.73亿元,增长4.9%。“稳”是今年前三季度广东经济最鲜明的底色,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力,共同筑牢发展基本盘。

以创新为显著特点的新质生产力

正成为点燃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广东向“新”而行

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增速比1—8月份提高1.3个百分点,呈现出企稳回升的积极势头。这背后,除了有重点行业的稳定支撑外,以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动能产业同样增势良好,增加值分别增长5.4%和6.4%。

值得一提的是,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经分别达到了55.5%、33.8%。这意味着,广东的工业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质的变化,新质生产力正从“生力军”转变为“主力军”。

具体到行业,“广东智造”的集群优势尽显无遗。前三季度,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分别增长7.0%、11.0%、7.8%。部分高技术和新能源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民用无人机、3D打印设备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3.7%、15.2%、44.8%、40.3%,新能源汽车、储能用锂离子电池、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4.6%、37.6%、55.8%、75.3%。

工业脊梁愈发坚挺,背后的坚实支撑还要看投资。今年前三季度,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等支持带动下,广东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比达37.5%。新质生产力发展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研究和试验发展、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2.7%、81.2%、23.5%。

消费是最终需求

也是经济增长最基础、最稳定的力量

在外需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

广东着力激发内需潜力

推动消费市场在

平稳运行中涌现出诸多“热点”

前三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8%。从数据看,基本生活消费稳健支撑,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10.8%,体现了市场的坚实基础。而真正的亮点,在于“以旧换新”政策撬动的消费升级浪潮。

前三季度,广东以旧换新相关商品保持较快增速,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1.0%、31.0%、16.5%。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3.4%,比上半年提高0.7个百分点。线上消费潜力持续释放,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增长16.2%,增速比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快13.3个百分点。

在经济稳健运行的同时

广东交出了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

尤其是在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和农业稳产保供方面成效显著

前三季度,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42元,同比名义增长4.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7%。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达到了6.2%,远高于城镇居民的实际增速4.1%。这背后,是广东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不懈努力。

农业生产与农产品供应,成为巩固经济社会发展更深层的“压舱石”。前三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9%,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早稻产量提高,增长1.0%。蔬果及特色农产品提质增产,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增长3.1%,园林水果产量增长6.3%,茶叶产量增长6.3%,盆栽观赏植物产量增长5.9%。畜禽生产加快,生猪出栏、猪肉产量分别增长4.6%、4.7%,家禽出栏、禽肉产量分别增长1.2%、1.0%。

统筹:崔素华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赵方圆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骆昌威、高鹤涛、杨耀烨

海报/张映武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