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州地铁创造了一个新纪录:截至22日,线网总客流已连续40日超过900万人次,打破2019年连续31天的纪录,也创出国内地铁持续超900万客流的天数新高。在广交会、全运会“双盛事”驱动之下,最近两个月,广州地铁日均客流已逼近全国第二的北京地铁,11月更是有望实现超越。随着后续多条线路开进中心城区,广州地铁客运量还将进一步攀升。
地铁客流“开挂”,11月暂时领先北京
从10月13日到11月22日,广州地铁线网总客流连续40天超过900万人次。这两个月,广州地铁日均客运量已高度接近北京地铁,10月广州地铁与北京地铁只差6万人次,11月至今(22日)广州地铁更是暂时领先北京地铁15万人次。由于广州地铁休息日客流常态化领跑全国,在月底双休日的加持下,广州地铁有望在本月实现客流超越北京地铁。
为什么这两个月广州地铁如同“开挂”一般?广交会和全运会“双盛事”叠加,是客流增长的重要推力。11月4日落下帷幕的第138届广交会,共有超31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较上届增长7.5%,再创历史新高。紧随其后的十五运会期间,广州观赛客流及外地旅客增加,叠加单双号通行的因素,以及“前后脚”举行的灯光节和广州车展,令地铁客流量持续高企。
据广州地铁统计,截至11月19日,11月以来线网日均客流达1020.28万人次,对比广交会前增长9.1%,今年以来线网日均客流为922.23万人次,累计228天单日客流超900万,其中累计76天单日客流超1000万。照此势头,全年打破2019年日均客流纪录905.7万人次已无悬念。
除了“双盛事”的短期因素,广州地铁通车里程较2019年增加了250多公里,是客流创新高的主要原因。俗话说“旺丁又旺财”,城市流量与经济增量息息相关。前三季度,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1%。从去年全年增长2.1%,到今年一季度增长3%、上半年增长3.8%,再到前三季度增长4.1%,广州经济实现“三级跳”,画出一条韧性向上的发展曲线。
新线分流老线,体育西路等大站“减负”
虽然线网总客流在增加,但多条线路、多个换乘大站的负担却有所减轻。由于近年广州地铁开通了多条新线,尤其是去年底通车的市区环线——十一号线,线网的布局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网络可达性明显提高,市民跨区出行时间显著缩短,整体通勤效率有效提升。由于线网结构升级,部分出行路径变得更短,带来各线路之间客流量的重新分配。
截至11月19日,十一号线11月以来日均客流约70万人次,对比刚开通时提升32.6%。根据广州地铁分析,十一号线以及今年开通的十号线、十二号线、十三号线二期、十四号线二期,对一、三、五号线等既有线路发挥了一定的分流作用。十一号线让不少乘客减少了绕行距离,有效缓解了体育西路、珠江新城、车陂南等大客流换乘站的进出压力,9月30日体育西路站更是罕有地“让出”客流冠军宝座。
接下来,广州地铁将迎来多条线路的市区段,拉升因近年开通较多外围线路而暂时下滑的客流强度。下个月,二十二号线后通段(陈头岗—芳村)将通车,广州南站可快速通达芳村,接上市区环线,通达性显著提升。明年,地铁十三号线二期市区段(天河公园—冼村—朝阳)、十二号线中段(广州体育馆—二沙岛)均有望完工,打通城市东西大动脉,深入中心城区,换乘多条线路,市民出行更便捷舒适,城市枢纽能级进一步提升。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天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