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 来自云南的返岗务工人员乘坐节后福建首趟免费返岗复工包机抵达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新华社
跨省招工、包机包车接人返岗、专场招聘密集上线……一边是企业加速复工满产、用工需求涨,一边是劳动者外出返岗早、求职应聘忙,随着春节假期结束,我省劳动力市场呈现就业“开门红”、供需“两头旺”,释放经济回暖鲜明信号。
(资料图片)
截至2月6日,全省2656家样本企业总体返岗率为93.2%,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返岗率为94.04%。根据省人社厅用工监测数据统计和调查,我省稳工招工政策效应初显,员工返岗与企业复工用工能够基本保持同步,全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先人一步
跨省招工提前打响
唯有招工“先人一步”,才能开局“快人一拍”。早在春节前夕,我省就拉开跨省招工序幕,由人社部门带队赶赴中西部省份,宣介企业岗位信息、讲解招工引工政策。
“你们公司主要做什么?月工资有多少?五险一金有吗?有住的地方吗?过去路费能给报吗?”1月12日上午,在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时代广场,人头攒动,不少企业摊位前排起了长龙。
习水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全县在福建的务工人员有1.8万人左右。春节前夕,我省各级人社部门组织本地新能源、新材料、纺织类等18家重点制造业企业奔赴习水县召开专场招聘会,对接劳务协作,提供各类岗位4776个,吸引来自全县26个乡镇的3500多名求职者,现场发放企业宣传材料4483份,达成就业意愿1189人次。
“公司待遇不错,包吃包住,五险一金都有,路费还能报销。”习水县务工人员丁瑞昌高兴地说,他已经和泉州百宏集团达成就业意向,过完年就去上班。
“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后,企业生产恢复向好,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订单量同比增长20%左右,需要增加员工500人左右,主要以操作工为主。”漳州蒙发利实业有限公司人力行政部负责人蔡贵贤说,政府组织的跨省线下现场招聘会可信度高,效果明显。
人勤春来早。今年1月以来,省人社厅由厅负责人带队,各地人社部门组织本地重点制造业企业奔赴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云南、贵州两省召开专场招聘会,第一时间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需求。
截至目前,我省已在四川、重庆、云南、甘肃、宁夏、贵州、吉林等地建立51个劳务协作基地,其中市级21个、县级30个。
包机包车
“点对点”接员工返岗
春节过后,我省各地采用“点对点”包机包车的方式,从“家门口”到“厂门口”,助力外地员工返岗复工,冲刺首季“开门红”。
“热烈欢迎云南兄弟姐妹乘坐免费包机来福州工作”“八闽春暖 同心乐业”……1月26日下午,随着两架飞机降落在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来自云南的238名返岗务工人员顺利抵达福州。机场迎接大厅,人社部门工作人员和各企业代表提前到场守候,并打出了鲜艳的欢迎横幅,让务工人员倍感亲切。
“回乡有企业给我们补贴路费,返岗有政府的包机,来回几乎零成本,大大减轻我们的经济压力。”来自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上石岩村的茶家荣说,来福建务工7年了,工厂包吃包住,提供夫妻房,还有政府的一次性稳岗补贴,工作稳定安心。
福州市人社局副局长张是全介绍,2月8日前,福州市预计安排9架专机、1列专列从云南、贵州、重庆、四川、宁夏、甘肃等地“点对点”接回务工人员。根据福州市人社局春节前对5000家重点企业跟踪调查数据显示,预计全市企业春节后用人需求将达到9万人左右。
截至2月6日,省人社厅以及福、厦、泉、漳、莆等地人社部门组织省内企业前往中西部云南、贵州、甘肃等7省份开展招聘活动,组织“点对点”包机包列包车272趟,输送1.27万人。
双向奔赴
招聘活动火热开展
春节过后,各类招聘活动火热开展,就业市场迎来用工、求职“两旺期”。
1月31日,2023年“好年华聚福州”春季高校毕业生大型招聘会举行,459家优质企事业单位提供岗位近2万个。截至2月6日,求职者线上线下投递简历累计4.4万份,7525人次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其中博士84人次,硕士810人次,本科4363人次,大专2268人次,全网577万人次在线观看重点用人单位直播带岗。
“我在上海求学7年,很期待回到家乡发展。”在“好年华聚福州”招聘会现场,华东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应届硕士毕业生杨菁云说,“这几年,福州发展变化越来越大,引才政策也十分给力,更加坚定了我回家乡工作的信念。”
一些地方还推出别出心裁的“花式”招聘活动。2月3日晚,漳州市新春首场“就业夜市”招聘会举办,线上直播吸引27.4万人次观看,获赞2.2万次。参会企业现场接受咨询2300多人次,达成意向360余人,收到线上和线下投递简历400余份。
“用夜市‘烟火气’为就业服务‘聚人气’。”漳州市人社局副局长韩瑞发介绍,“就业夜市”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时间点比较灵活,大家可以利用晚上闲暇时间来挑选自己心仪的工作;第二是模式新颖,氛围轻松,能够缓解找工作的紧张感,让群众在充满烟火气的夜市中轻松惬意地找工作。
截至2月6日,我省各级人社部门春节期间及节后共举办招聘会901场,共有1.64万家企业参加,提供岗位61.89万个,发放宣传材料56.78万份,达成就业意向11.27万人。(本报记者 潘园园 通讯员 余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