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2月13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近日,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七部门制定了《加强工程项目招标投标领域监管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统筹推进工程项目招标投标领域监管能力现代化,优化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

《方案》提到,落实强制招标项目依法招标。各级项目招标事项审批、核准部门和有关招标投标行业监督部门要依托在线监管平台,加强对依法必须招标项目招标事项实施情况监管,将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和以非招标方式替代等纳入重点监管。不得以肢解发包、化整为零、招小送大、设定不合理的暂估价或者通过虚构涉密项目、应急项目等形式规避招标;不得以战略合作、招商引资等理由搞“明招暗定”“先建后招”的虚假招标;不得通过集体决策、会议纪要、函复意见、备忘录等方式将依法必须招标项目转为采用谈判、询比、竞价或者直接采购等非招标方式。招标人不得随意改变法定招标程序。

推广“不见面”开评标。推进统一评标专家电子签名系统应用,加快完善升级省综合性评标专家库系统,提升优化远程异地评标调度系统。省级有关招标投标行业监督部门应结合行业特点和实际,尽快制定本行业政府投资项目推广实施远程异地评标具体办法,进一步扩大“不见面”开评标项目范围。加快推动远程异地评标在全省范围内常态化运行,积极促进优质专家资源跨区域、跨行业互联共享。


【资料图】

省级有关招标投标行业监督部门应当建立完善本行业依法必须招标项目招标文件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推动不断提高交易规则公平竞争审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招标投标领域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措施质量,推进招标投标市场统一,进一步消除行业壁垒和地方保护,促进招标投标公平竞争。

《方案》提到,推动在线监管平台与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各行业项目建设标后监管系统和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全省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用福建等系统互联互通,汇聚工程领域招标投标项目的标前、标中、标后数据信息,推动标前、标中、标后监管全覆盖。

及时开展招标投标领域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投诉在线处理,畅通在线异议、投诉渠道,依法及时对投诉进行受理、调查和处理。聚焦具体招标投标活动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小事”,结合实际,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提升纠正违法违规行为的力度和准度,最大限度减少违法违规行为对招标投标市场秩序的影响,最大程度保障招标投标项目顺利开展。推动招标投标及合同管理全线上办理、全环节留痕。

各级有关招标投标行业监督部门应当督促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招标人在订立书面合同的15日内,通过在线监管平台如实登记合同信息并接受监管。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有签订补充合同或协议的,在签订之日起30日内完成登记并上传补充合同或协议文件。各级有关招标投标行业监督部门要督促招标人和监理单位履行监管责任,严格设计变更管理,严守设计变更报批程序;要严查工程转包、违法分包以及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不在岗等问题,监督中标人严格履行合同。

《方案》表示,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协作配合,进一步优化完善与公安机关建立的协调联动机制,并将协调联动机制扩大到检察、审判机关,形成对企业出租、出借资质等形式围标串标重点违法犯罪行为的监测预警、研判分析及侦查、公诉、审判闭环,加大打击力度。认真落实《关于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意见》,畅通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有关招标投标领域线索双向移送机制,各级有关招标投标行业监管部门对收到的有关招标投标领域“三书一函”应当及时核查处理,“零容忍”打击招标投标违法行为,对影响恶劣的案件依法从严从重处理并通报曝光。

提升大数据分析能力,及时预警、发现和查证违法行为。加强行业监督部门的沟通协作,提升数据收集功能,优化数据模型,推动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加强交易数据集成、挖掘、整理,对招标投标主体行为进行监测分析和线索关联分析,对预置规避招标、量身定制、专家被买通、层层转包分包、围标串标、主体线索等五大专题进行综合分析,实现智能预警,对“陪标专业户”“抱团投标”“标王”“关联人员”等重点监督检查、严厉打击。

健全评标专家管理机制。严格执行《福建省综合性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福建省综合性评标专家库专家不良行为记录和考评暂行办法》等规定,建立健全对评标专家的入库审查、岗前培训、继续教育、考核评价和廉洁教育等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评标专家诚信承诺制。严格规范评标专家抽取工作,做到全程留痕、可追溯。推动建立评标专家动态考核机制,将专家依法客观公正履职、是否因招标投标活动受到行政或刑事处罚情况等作为考核内容,根据考核情况及时清退不合格专家。

对存在评标错误和违法违规行为的评标专家,各级有关招标投标行业监督部门要及时进行查处,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处理)决定、进行不良行为记分,并通报省综合评标专家库管理单位和评标专家所在单位。严禁评标专家组建或者加入可能影响公正评标的微信群、QQ群等网络通讯群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