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就买下”“艺术是我收藏物件的首要条件”“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在做慈善”……8月4日,在世界温州人家园《世界温州人乡贤讲坛》现场,不时传来阵阵掌声,一位华侨收藏家,用她的优雅、智慧,吸引着现场观众。
她是旅法华人,祖辈是温州文成人,从上世纪30年代就落脚法国,到她已是第三代海外温州人,现在整个家族有几十人。
如今,在法国她是罗浮宫艺术馆、奥赛博物馆、罗丹博物馆等世界顶级博物馆的座上嘉宾和合作伙伴。在法国收藏界她被誉为“中国传奇女性”,有“汉白玉女王”之称。
她艺归故里,致力于中法文化友好交流,先后在温州举行“西鹣东鲽——欧洲文化之都艺术精品展”以及以“聚”为主题的艺术展,展出以19世纪欧洲古典雕塑、油画家具等为主的作品,不少是首次在中国展出。
她就是,罗丹博物馆中国馆负责人、法国温籍华裔、艺术品收藏家吴静女士。
法国罗丹博物馆馆长卡特琳娜·舍维约曾这样评价她:“吴静女士是新一代的收藏家。事业有成后,想把自己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收获,贡献出来,为她的祖国服务。她深爱着自己的家乡,而她回报祖国的方式就是让祖国人民有接触艺术和文化的机会。正因为吴女士的收藏和她的慷慨行为,不但可以促进中西两种文化的对话交流,还可以让丝绸之路另一头的西方世界意识到雕塑是一种纯粹和完整的艺术,因它能让人感知世界的本源。”
吴静收藏的展品
骨子里就有温州人精神,温后代在法国当钟表鉴定师
谈及吴静的收藏之路前,必须要提及她的另一身份——钟表鉴定师。
吴静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艺术,大学毕业后在法国进修艺术品鉴定技术,并和法国的艺术家、法国的一些博物馆负责人们都成为了朋友。渐渐的,想要成立一个“钟表博物馆”成为吴静的梦想。“我想去了解这些钟表。因为每一份藏品,都有独一无二的故事。”
吴静说:“我一直非常喜欢逛古玩市场,经常在那里淘‘宝贝’。因为从事钟表行业,我领到第一份工资时,就去古玩市场买了一块旧表。”那是吴静的第一份‘收藏’。它也许并没有收藏价值,但吴静终于做到了用自己可以支配的钱去购买自己喜欢的物件,那份欣喜和兴奋是难以形容的。
“要做就要做最好。”吴静骨子里就有温州人的精神,是个名副其实的行动派。随着她的经济条件逐渐富足,收藏的钟表也更加多样。不管是百达翡丽的古董表,还是陶瓷表,亦或是珐琅表……她花了20多年的时间,将古董表一件一件收入囊中。吴静也因此在钟表届小有名气。
活动现场
掌握一个行业的话语权,她选择“雕塑”作为收藏对象
在随后的日子里,左收藏一件,右收藏一件,看到喜欢的就买,成为了吴静收藏的常态。虽然这些物件都非常珍贵,但是藏品也非常杂。
“东一件、西一件,吴静最后你只能成为‘杂家’,又怎么会有话语权?”一次与挚友的谈话让她陷入了深思。坐在奥赛博物馆里,吴静耳边回荡着朋友说的话,“想清楚内心深处最爱的东西,并坚持下去。”
当时的收藏行业有三大件,“油画”“雕塑”“家具”,那到底收藏什么物件呢?
“雕塑”成为了吴静的主要选择。从开始收藏第一尊雕塑到现在,吴静花了20余年。藏品包括奥古斯特·罗丹作品在内的200多件欧洲雕塑作品,她也成为目前18至19世纪欧洲雕像作品最重要的私人收藏家之一。
其中,一尊《孙中山座像》成为吴静收藏之路的深刻回忆。
“有一天,我接到电话,说是有一尊‘中国第一位皇帝的雕塑’,问我感不感兴趣。我当时内心可激动了,恨不得马上飞到现场去。”为了收藏这件雕塑,吴静立刻开车三四百公里。一到地方,连咖啡都顾不上喝,话都顾不上说,直奔雕塑作品。
“这是谁?”到了现场,吴静傻眼了。作为在法国出生的侨三代,吴静对于中国近代历史的了解并不深厚。“我大失所望,因为在我印象里,‘中国第一位皇帝’应该是头戴‘旒冕’的样子。结果,这尊像却是穿着大褂,端坐着”。
看到雕塑后,吴静想掉头就走。正当她准备离开时,她朋友发来的问候,让她与这尊雕塑展开了奇妙缘分。
与朋友间一句简单的抱怨,让吴静了解到,眼前看到的这尊雕塑是孙中山先生,中华民族复兴的先驱者。
“缘分很奇妙,这样一座在海外漂流百余年的雕塑,又回到了中国人的手中。这或许就是收藏的魅力吧。”据了解,这尊《孙中山座像》是1927年由中华民国驻法国使馆向知名雕塑家保罗·兰多斯基定制的。如今,南京中山陵祭堂中高4米多的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塑像正是以此为蓝本。雕塑家保罗在自己的日记(现存法国国家档案馆)中详细记录了创作的过程并曾赴南京参加雕塑的安放仪式。
子女的18岁成人礼都做成了慈善拍卖,收藏艺术也热爱慈善
吴静不仅是一位收藏家,也是两位孩子的母亲。当有人问及吴静是如何教育子女时,她坦言自己是个懒惰的妈妈。她表示,“我从小到大没有参加过两个孩子的家长会,甚至不知道孩子是哪一班的。”
在吴静的观念里,孩子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财富传承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相比之下,拥有一颗慈善的心更为重要。
受吴静影响,她的儿子和女儿也热衷于公益事业。在女儿成人礼前夕,吴静带着女儿走访了杭州涌金社区。“我女儿问我,为什么小区离繁华的中心很近,但里面却还有破旧的房子?”
颁发乡贤讲坛主讲嘉宾证书
吴静与她的女儿做出了捐赠的决定。在女儿18岁的成年礼上,吴静给女儿举办了慈善晚会,拍卖金额达到180余万。这笔钱帮助涌金社区35家孤寡老人,做房屋改造。当吴静和她的女儿再次回到被捐赠者的家中,许多老人都拉着女孩的手表示感谢。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她儿子的成年礼上。在儿子18岁时,吴静也送给儿子一只高级定制手表,希望儿子以后能交给他的太太。但她儿子却说,“妈妈,你舍得吗?那这只表就是我的啦,我决定18岁的生日也拿去慈善拍卖。”这笔善款分别捐给了中国西藏的孤儿学校和兔唇儿童。从2013年到2019年,吴静合计捐款2000多万元。
“我虽然出生在法国,作为侨三代。但是,我骨子里就是个温州人。为了做我想做的事情,我必定会锲而不舍。”不论是钟表行业,还是收藏道路,抑或是慈善事业,对于吴静来说,都是她喜爱、热衷的事情。但不管是选择哪条道路,吴静都是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专心致志,做到最好。
现场互动
温州公共外交协会顾问潘一新讲述了与吴静相识、并引进吴静作品的故事。他表示,认识吴静是一种缘分。在他看来,吴静有逐梦的理想和浓郁的家国情怀,吴静本人就是传奇故事的代表。几年前,世界温州人博物馆筹建征集展品时,他在欧洲与吴静相识。之后,吴静在杭州举办了收藏作品的展览,之后经各方努力,有了将吴静的作品带回温州的想法,并付诸实践。
雕塑艺术家、策展人沈中杰介绍了推动以吴静作品为基础举办的《西鹣东鲽》和《聚》两场展览的策展过程和体会。他表示,在温州很少有如此高规格的17-19世纪的雕塑作品。也正因为吴静收藏的作品,让温州博物馆的参观人数火爆。
温州博物馆馆长董姝表示,艺术没有国界。举办的《西鹣东鲽》和《聚》两场展览不仅吸引了许多老一辈的专家学者、艺术爱好者,更是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学生团体。甚至年轻人们还会运用新媒体技术,给这两次的展览增添色彩。
温州大学意大利分校校长吴敏认为以吴静为代表的温州人的“吴静现象”对温州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看”是参观展览的行为,“学”是参观展览的目的,“用”是参观展览的体现,“做”是参观展览的结果。像这样的展览正是积极推动温州与欧洲城市的对话与交流,让温州更好地了解世界、融入世界的标志。
原标题:法国收藏界的“中国传奇女性”把罗丹雕塑带到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