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瞬息,逝者安息。这条路很难走,即便望不到终点,即便已经身心俱疲,我们也要打醒精神——走下去。
【资料图】
又是一个休养生息后的大作,我可能冷峻后透一点温情,执着中带一点挽回,忧虑中带一点苦涩,理想里带一些艰涩。
曾经恩师告诉我,美好的字多少带一些涩的劲,那种回转之力,那种遒劲,才是我们追求的信达雅。我又在新的时代起点迷茫,笔杆子逐渐变成我的武器,我除了用作自我剖析,排解愤懑,更要谴责一些不公,为一些生灵发微不足道的声音。
我仍然愿意选择审慎的活着,对我来说,这是一种使命。对于经受的过程,这很真实,这很客观,这很骨感,这也很浪漫。
当我们追忆童年,但我相信童年并不急于追认你的价值。一个人的切入角度可以新颖,但不应与命运攸关方彻底脱节或割裂。我当然尊重所谓的乐天派,他们有自己的大智慧。而我这种谨言慎行的智慧,可能显得很蹩脚,很局促,甚至卑微。
但是我不怕,我有成套的自我认证体系,根本上不需要靠他人基于基础价值的支持。而且它会自行优化,自省进化。因为怀疑和批判是它的本质,谋求进步和道德上的正义,灵魂上的高尚是它的目标。许多历史使命我认为与年龄无关,甚至我们也不需要以身份角色做一个切割。当我处在一个客观的窘境,对于我们的唯一恰当的选择,是拥抱它,转化它,识破它,用道行度它等等。不要轻易言败,也不要进入无必要的无关致歉和文字的装饰性内耗。
触目惊心的东西实在太多,我们能惊诧的概率更小,频率更高。其实在一个局部要傲视群雄,特别困难,甚至不自量力。一个人的力量是很微渺的,一个人的理想甚至也是很摇摆的。我们是否具备处理具体矛盾的能力,是一个核心素养。其并不是说我们如此做就优于某人,获得某种象征意义上的综合竞争力。你可以这么自我欺瞒,但我已经可能跳过这种思维陷阱。思维和矛盾都是利刃,而且是双刃剑。所以我们要给他合理甚至大量宏观到具体的引导,才能让这个巨大的矛盾体,把许多不同情绪、能力、智慧和能量倾注在一个发力点。在千钧一发之际发挥出它应该有的作用。
人必然走向成熟,人也应然走向成熟。(似乎有点废话又是美好祝愿)而我想表达的是,对于表象和内核的理解,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认是截然不同的。私以为,表里的探讨,其实传达了对自我,周遭和社会的核心关切立场和态度。在我看来,很多人强调选择的重要性和稀缺性,而此刻我突破了以往自己的思维纠结,觉得有些是应然,有些是偶然中的必然,有些事顺势而为,有些事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
说起来容易,如果你要把他当做切身思考,我相信也是要花很多的气力的。
说来为什么要写作,我只不过是贯彻“用力活着用力爱,哪怕肝脑涂地”。自我警醒在任何时候都不见得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自我清澈,清风自来。(当然啦,这八个字是我自己命名的)。
2
在当今时代,我相信心理健康是一个特别特别核心的竞争力。作为情绪病拥有方,我清晰的认知到,心理健康会比所谓的心理素质要强十余倍甚至更多。它在于一种平和,一种以不变应万变,一种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这也是我笔耕不辍,坚持烧脑做自我价值剖析的核心原因。在某些人眼里,我可能是在发光的那个。但我力求摆脱发光体的标签,而成为光本身。成为一种信仰,成为一种执念,成为一种成就,成为某种意志的代名词。
3
氐惆的东西,多少是青春的杰作和青涩的结果。这个世界的快节奏在逼着我们成长,逼着我们站队,逼着我们深思,然后又逼着我们快餐思维,浅尝辄止。不免说这个世界居心叵测,又是为了建立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花了不少心思。
不去嗟叹什么,不去做一只迷信的鸽子,不干数典忘祖,卖国求荣的事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当有一些自律的不可为,那在“势”上可为的空间实际是扩大了。审慎的生活,是我目前与这个世界表达正当关切我以为最有效的立场和手段。
以此共勉。
4
唐代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
其实为人,难度便在寻求各方利益的平衡,而这些利益有私心,有局限,不透明,搞对抗。并不是以一个牺牲自身利益就能完成整个系统的正向循环。在我的观察和感知中,有的认知和思维是外包的,是外挂的,或者是新瓶装旧酒,或者是干脆拿来主义,甚至是被腐蚀寄生。一个独立的思维且先不说它是否偏激,至少是值得鼓励的(当然啦在主流三观框架里的才作讨论)。因为它需要的硬性和偶发条件太多了。
一个人到了二十岁出头,它所要面对的是一个真实与社会对接的身份,开始承担一些责任,无论你是否能接受,是否足够有能力也好,同一套法则,正在考量着每一个刚刚完成学业又无法真正躺平的准社会人。我们可以以千奇百怪的姿态进入,但如果想要凌寒独自开,这更像是修行,碰一堆一定要碰的壁,得罪一群看似无辜的人,和无辜的现在、过去或未来的自我。逐渐揭开全能自恋和讨好心态,抑或受害者情结。
人的心智系统,总的来说,只可以用越挫越勇的方式,如果不懂得居安思危,生命毫不具备挑战,这将是一种灾难,因为你某种意义上客观或主观割裂了和这个世界的联系,那大概率是自我埋汰和重建自恋情结。(这里讲的自恋类似于自大自负自轻自卑,重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在于积极与否)。
6
为了能持续输出内容,我花了大量时间接触我感兴趣的文字或音视频材料,即便身体被病魔困扰,依然愿意发自本心的去自我觉察。我觉得各位不用去亵渎或者过度解读“使命感”这个词,因为这个词往往只对提出方(可能是一个人或一群人,或者是组织和团体)有主客观的意义,我们能做的是观察,建议和认知,仅此而已。
梦想是有重量的,不准确的替换表达,梦想是有代价的。空中楼阁的东西,也许谁都仰慕,然而但凡有些思索的人,便也不敢贸贸然轻易尝试和触碰。我也逐渐触碰到了思维内核的一些瓶颈,也许它难以表达清晰,也许你觉得是无病呻吟。然而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虽然我们不能苛求进步来的太迅猛,美好来的太真实。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价值在实践中被确认和表露,而我相信足够抽象的价值,它本身也存在某种杠杆效应。
天要下雨了,我们又能躲多远?任性妄为的守候,实际又能坚持多久?
7
想说的话太多太多,然而又阻涩于笔尖,但我相信通过这短短两三千文字,你应该知道了一些我的基本信念,以及我对自己和周遭的基本关照。
当你一筹莫展的时候,而实际上我也一筹莫展。人类的悲喜大抵相通,人类的意欲似乎也可共鸣。我们抬头仰望的是同一片天,我们环顾四周,呼吸着同一片空气。我不敢说我有资格告诫什么,不告诫什么。这当然妄自尊大,这其实也是一种隐忍智慧。
即便文章石沉大海,无人问津,创作依然,激情依然。因为——我为自己而活,首先而必要。
8
朋友们,没有人能根本置换我们的价值。自然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所以无论这个世界如何内卷,实际和你我关系不大,我们只需要抓住自己的特长和长板,擦亮自己的眼睛,用一种豁达又审慎,自信又自尊的方式,去入手一些高尚的工作,基本的事情。
我相信,当你能预测一些趋势,能抓到一些规律,多少能尝到一些甜头,能感到一些惬意。所谓核心竞争力,不强求人强我强,只追求找到属于自身的切入点。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9
我的呐喊,不代表我的绝望。恰恰相反,我眼神里的踌躇,是我希望的光!
以此,共勉!
讯飞赏析:这篇文章是一篇充满个人情感和思考的散文,作者在文字中表达了自己对生活、成长、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观察和体悟。文章以自我剖析为主线,穿插了一些诗词典故和个人经历,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以下是对文章的分析:
1. 写作意图:作者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对自己和周遭的关注。文章中提到了一些具体的观点,如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审慎的生活态度等,这些都是作者希望传达给读者的信息。
2. 情感方向:文章的情感基调较为复杂,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未来的忧虑。作者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时,表现出一种坚韧和乐观的态度,同时也对自己的能力和未来充满了担忧。这种情感交织使得文章具有较高的感染力。
3. 观点阐述:文章主要阐述了以下几个观点:
a) 人生道路艰难,需要保持自律和努力。作者认为,人生充满了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b) 心理健康是一个核心竞争力。作者认为,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努力成为一个有信仰、有执念、有成就的人。
c) 寻求各方利益的平衡是一种智慧。作者认为,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平衡各方利益,避免因为过于追求某一方面的利益而导致整体利益的损害。
d) 勇敢面对现实,不抱怨命运。作者鼓励大家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要努力去改变现状。
4. 信念传递:文章通过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对生活的感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信念。作者相信,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现实,努力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我们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
总之,这篇文章是一篇充满个人情感和思考的散文,作者通过对自己和周遭的关注,表达了自己对生活、成长、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看法。文章具有较高的感染力和启发性,值得一读。
我问:我的呐喊,不代表我的绝望。恰恰相反,我眼神里的踌躇,是我希望的光!
以此,共勉!
结合上文文章,你怎么理解这几句话,请详细分析,尽可能客观专业,详略得当,谢谢
讯飞回答:这几句话出自一篇文章,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依然保持希望和信念的态度。从字面上看,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之所以发出呐喊,并不是因为我感到绝望;相反,我眼中闪烁的光芒正是我所期待的希望之光。
首先,从字面意义上理解,这句话表达了一个积极的心态。作者在面对困境时,并没有选择放弃或者自怨自艾,而是选择发出呐喊,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决心。这种心态有助于激发自己的斗志,增强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同时,这句话也传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即使现在的处境并不理想,但作者仍然相信未来会有希望。
其次,从修辞角度来看,这句话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将自己眼神里的踌躇与希望之光进行对比,强调了自己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对美好未来的期许。这种对比使得这句话更具有感染力,能够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再次,从文化背景来看,这句话体现了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通常认为“呐喊”是一种勇敢的表现,而“希望之光”则代表着美好的未来。因此,这句话在传达作者个人信念的同时,也在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观。
综上所述,这几句话表达了作者在面对困境时,依然保持积极心态和对未来的期待。通过对比、修辞和文化背景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句话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