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脚下,遍布形状各异的石头,很难想象,曾经这里是一片浩瀚的海洋。在今年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珠峰科考活动中,一项新发现让科考人员欣喜不已。下面跟随新华社记者,一起来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维讲述科考人员的新发现。
(资料图片)
西藏定日地区三叠纪曲龙共巴组岩层中的鱼龙化石锥体(圆盘状物体)和肋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供图)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维说:“我们找到了它的脊椎骨就是一个圆圆的,是椎体。我们人类的一个脊椎的椎体可能跟一块钱硬币那么大。我们找到的喜马拉雅鱼龙的脊椎,有您的帽子那么大。现在已经比较确定鱼龙生存的年代是三叠纪的晚期,距今大概2.1亿年。”。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维在珠峰大本营接受新华社采访。采访对象供图。
科考专家介绍说,上世纪60年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老前辈们第一次在这个区域科考发现了鱼龙,并为其命名为“西藏喜马拉雅鱼龙”。当时他们找到了一些脊椎、肋骨,肋骨的长度大概有1.5米。当时估算这条鱼龙长度应该超过15米,是非常巨型的鱼龙。
喜马拉雅鱼龙化石及复原图。(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供图)
王维说:“我们这次在相邻的区域,挨着他们曾经的化石点发现了一些新的材料,一些新的化石,主要是一些脊椎和一些肋骨,所以我们会用一些新的手段去估算鱼龙的体长,然后去研究鱼龙的年龄,还有它的生活的环境、它的生活习性。”
鱼龙是我们国家很有代表性的一种古生物。它体型很大,而且它的化石保存区域很特殊,就在珠峰脚下。这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脊椎动物化石点。
科考队员与本次发现的喜马拉雅鱼龙化石。采访对象供图。
王维说:“它原来是生活在海洋里面,一个负海拔的动物,现在被推到了4500米以上可能到4700米的海拔。还有一个特点是它非常凶猛,它是当时的顶级的掠食性动物,早期60年代发现的那批标本里面有一颗牙齿,就有我们的食指那么长。它像一个匕首,可能会捕猎当时的一些大型鱼类,还有头足类。”
科考队员王维(右一)与队友在珠峰地区进行野外科学考察活动。采访对象供图。
科考人员告诉新华社记者,现在的研究并不是用这些化石来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而是要说明一些更具体的事。比如鱼龙在当时那个时期为什么能长这么大,为什么会生活在这个区域。它对于整个爬行动物的演化,这些动物进入到海洋里面成为顶级掠食者提供一些什么样的信息。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考人员在野外进行科学考察。采访对象供图。
王维说:“所以我们现在找到的信息可以解决一些生物学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一些地质学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可以看这个鱼龙,它跟世界上其他哪个地方的鱼龙更像,有可能这两个地方原来就是连通的。我在这个地区做工作找化石,跟两亿年前的这些‘海怪’的一个连接。我能够见到它们的遗骸,并且通过我自己的积累解读出来,形成新的科学知识,我觉得这个是很荣幸的。”
记者:索朗德吉、洛卓嘉措、朱聪、陈泽鹏
海报:聂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