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Introduction

作为目前中国车企中出口大户,上汽可以被视为代表,但面对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汽车要想再创出口新高,依然任重道远。


(资料图)

作者丨曹佳东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靳鹏辉

在大多数人眼里,对待出口一事,中国汽车向来只会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或汽车产业较弱的国家兜兜转转。俄罗斯、拉美以及澳新地区,就是其中最典型的出口目的地。而产品类型上,无论是商用车,还是乘用车,“廉价”几乎成了中国汽车在外生存的主要手段。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和全球汽车巨头相比,彼时的中国车确实很欠缺向成熟市场出口的必要条件。品牌和质量双双都落后于人的标签是那样根深蒂固。带着这样的底气,你期望各家中国汽车厂商能进入欧美等国家,无疑也是痴人说梦。

直到时间进入到2020年,受行业转型助力,或是因中国车企在过去的岁月里通过技术学习、收购并购、逆向开发等手段实现自我革命,一切终于有了转机。

次年,中国汽车时隔近十年将出口量冲破了200万辆,达到201.5万辆,首次超越韩国进入世界第三。到了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更是达到了311.1万辆,直接超越德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说是蛰伏也好,或是厚积薄发,到了现阶段,我想,终于可以换一个角度去审视中国汽车的出口业务了。而落到企业层面,上汽、长城、吉利这几个熟悉的名字,怎么看也足够实力成为中国汽车出海的绝佳代表。

而正值年中,仅从上汽集团的口径可知,去年就占据中国汽车出口近3成的上汽,于上半年的海外业绩依旧名列前茅,并呈现出继续上升的势头。

上汽出海,效果显著

不管是否因为背靠电动化转型的缘故,中国汽车出海量是在这两年才迎来久违的激增。对于上汽来说,从此前单纯靠价格打入海外市场,到现在开始凭品质完成理念输出,出口量大涨的同时,品牌和形象上的完善,显然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

而继2022年在海外创下101.7万辆的销量成绩后(出口90.6万辆,海外基地产销11.1万辆),2023年1-6月份,上汽海外市场累计销售53.3万辆,同比增长40%,其又是在点明这个问题。

虽然“海外每卖出三辆中国车,就有一辆是上汽造”显得有点骄傲的意思,但就体量来说,上汽系的出口业务显然是整个国内车企中排名较为靠前的。

具体到品牌层面,上汽旗下的MG,因其声名在外的缘故,在进入28个欧洲国家,服务网点超过 830个的前提下,前6个月仅在欧洲市场,MG的累计销量就达到了11.5万辆,同比增长143%。其中,新能源占比超过50%。至于澳新、美洲、中东、东南亚等区域,MG同样奠定了深厚的用户基础。

也正是这样,面对2023年,上汽也给出了“力争在海外打造1个‘20万辆级’市场(欧洲)及5个‘10万辆级’市场(美洲、中东、澳新、东盟及南亚),预计全年海外销量超过120万辆”的全新目标。

与此同时,为了应对各级市场的需求,上汽实施以用户为中心的属地化运作,逐步形成了以整车出口、KD组装和深度地产化等多种模式的“组合拳”。

一边,在成熟市场,上汽以电动车为切入点,运用创新的商业模式,满足消费者的绿色移动出行需求,并构建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圈;另一边,在新兴市场,上汽坚持提供差异化的品牌定位、产品性能,以及更加便捷的维修保养和金融等服务,同时探索导入新能源、互联网汽车等新品类,引领市场创新。

再一个,随着欧洲的用户基盘逐渐扩大,随着欧洲将晋级上汽首个“20万辆级”海外区域市场,上汽也计划在当地选址建厂。

虽然从已知信息中未能了解到具体的建厂地址,但是,就像上汽集团总裁助理、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上汽国际总经理余德所说,“欧洲建厂,对我们上汽人来讲,是一直以来的梦想。”以上汽目前在海外的发展势头,建厂一事将成为上汽下半年进行海外扩张的重中之重。

中国汽车出海,从早期的整车出口到CKD散件组装,到发达地区建立工厂,这始终是一个过程。现在,上汽能借着MG电动车在欧洲热销的势头取得这样的成绩,有着仰赖捷径的嫌疑,却不得不让外界承认,这样的上汽算是中国汽车出海闯荡的佼佼者。

汽车出口不能仅靠上汽

受上汽、奇瑞、长城等出口大户的助力,2023年至今,相信中国汽车对外输出的当量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此前,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我国汽车出口量为107万辆,同比增长58.1%;而日本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日本一季度汽车出口量为95.4万辆,同比增长5.6%。对比一下,就能发现,中国汽车终于在出口量上首次超越后者。

若将时间线再向后延伸,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1-5月,汽车整车出口193万辆,同比增长80%,其中乘用车出口146.7万辆,同比增长96.6%。汽车出口总额2667.8亿元,同比增长124.1%。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45.7万辆,同比增长1.6倍。

对此,一如上汽在出口势头上所显露的迹象,伴随新能源产业的高速发展,中国汽车也改变了传统因价格为首要参考条件的出口口径。

再举个例子,当德国《Auto Motor and Sport》汽车杂志愿意对上汽出品的MG4(国内为“木兰”)给出“这才是真正的大众汽车”的评价。我相信,事关中国汽车走向全球的底气是得到显著提升的。

而随着中国商务部对外宣布,近年来,我国汽车出口稳中向好,产品结构持续优化,贸易规模逐步扩大,乘联会也给出预测,今年我国汽车出口量将达到400万辆,有望在全年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不得不说,如今的中国汽车在全球形象上的维系亦是达到历史巅峰的。

换言之,中国汽车出口快速增长的背后,看似是电动化转型的机遇与海外消费者既有需求的带动,但从源头来看,确实是体现了中国汽车品牌的积极作为。不只是上汽集团,主打各个细分市场的中国车企,都在借势在海外寻求自己的福地。

不过,在这高速增长的海外出口量背后,我们还是得承认,中国汽车暴涨的出口业务中或多或少会有些值得完善的地方。从品牌形象的对外传递到产品本身引发的市场震动,乃至如何在欧美等发达地区成为主流,均是接下来躲不开的课题。

还是以上汽为例,虽然旗下五菱、大通品牌同MG一道,已经进入到了东盟国家、墨西哥等区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得来看,中国汽车出口所面临的挑战还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国际局势始终处于熙攘之间,特斯拉于全球电动车市场上建起高墙的前提下,一切仍需从长计议。

总之,瑕不掩瑜吧。2023年注定是见证中国汽车出口再创辉煌的又一年,以上汽为首的企业表现来看,我们可以笃定,中国汽车工业接下来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维度。抓住汽车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中国汽车出口逐渐走强之余,所遇见的将是全民一次又一次竞逐世界舞台的试炼。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