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回乡见闻”是标志性春节文化现象。2023年春节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出现了三年来最大规模的返乡流动人群。回乡之后,他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中国乡村发生了什么?经农业农村部新闻办指导@中国三农发布,新华网、微博联合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传媒调查研究中心共同发起“2023回乡见闻”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04917,涵盖了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425个市/县/区,其中农村地区57334份,占问卷总数的54.6%,城市地区47583份,占问卷总数的45.4%。发表“回乡见闻”主题的优质博文4593条。通过对问卷数据和优质博文的分析,我们希望本报告能够有机会为城乡研究及治理决策提供参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问卷统计结果

1、关于人情支出

问卷结果显示,在所有问卷地区中,去年家庭人情支出为2000元以下的占比为12.88%,居于2000-5000元区间的占比为30.88%,居于5000-1万元区间的占比为24.07%,居于1-2万元区间的占比为13.20%,超过2万元的占比为18.97%。

2、关于养老

问卷结果显示,28%的问卷认为家乡身边老年人养老最难的问题是日常照料缺乏,27%的问卷认为家乡身边老年人养老最难的问题是各种病痛,22%的问卷认为家乡身边老年人养老最难的问题是精神慰藉缺乏,18%的问卷认为家乡身边老年人养老最难的问题是经济物质缺乏。

问卷结果显示,46.54%的问卷认为家乡身边老年人的日常文娱活动为广场舞,47.00%的问卷认为家乡身边老年人的日常文娱活动为棋牌,54.81%的问卷认为家乡身边老年人的日常文娱活动为刷短视频,7.28%的问卷认为家乡身边老年人的日常文娱活动为钓鱼,70.03%的问卷认为家乡身边老年人的日常文娱活动为看电视。

3、关于春节文化活动

问卷结果显示,72.28%的问卷认为春节期间家乡人最常见的娱乐活动为亲戚聚餐,55.30%的问卷认为春节期间家乡人最常见的娱乐活动为在家看电视,41.67%的问卷认为春节期间家乡人最常见的娱乐活动为棋牌类活动,24.52%的问卷认为春节期间家乡人最常见的娱乐活动为逛商场,22.45%的问卷认为春节期间家乡人最常见的娱乐活动为看电影,19.16%的问卷认为春节期间家乡人最常见的娱乐活动为周边游,14.19%的问卷认为春节期间家乡人最常见的娱乐活动为逛庙会,11.31%的问卷认为春节期间家乡人最常见的娱乐活动为春节文化活动。

4、关于乡村建设

问卷结果显示,23.30%的问卷认为自己家乡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老年人活动中心,22.93%的问卷认为自己家乡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体育文化设施,16.96%的问卷认为自己家乡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硬化公路,12.86%的问卷认为自己家乡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垃圾清运,10.21%的问卷认为自己家乡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农田水利,9.77%的问卷认为自己家乡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为饮用自来水。

二、数据分析:热点话题

1、“回乡见闻”十大热点话题

对4593条优质博文选择名词大类和动词大类进行分词整理和新词挖掘,并在此基础上基于出现词语的频数和微博条数进行统计,筛选出前100个高频词汇(见相关词云图),再根据该高频词的网络关系进行话题归类,最后概括出如下十个热点话题。它们分别是:家乡变化、乡愁回忆、疫情之后、衣食住行、家庭婚育情感、民风民俗、农业/土地、农村养老、教育、数字文化。

2、农村基本生活水平稳中有升

第一,以农村家庭拥有小轿车情况作为观察指标。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的分项数据,中国农村地区拥有汽车的家庭占比为34.92%。而根据本次“回乡见闻”问卷结果,农村拥有小轿车的家庭占比为30%以上的占问卷总数的90.73%,数值远远超过2020年国家统计局的观察数据。第二,以本地农村家庭进城买房情况作为观察指标。根据本次“回乡见闻”问卷结果,农村进城买房家庭占比超过30%的占问卷总数的78.26%,占比超过50%的占问卷总数的38.31%,同时83.39%的家乡年轻人结婚要在城里买房。第三,以本地房价为观察指标。和三年前相比,问卷地区房价上涨的占比为48.71%,房价下跌的占比为15.58%,由此可知总体而言,过去三年房价有所增长,且以小幅增长为主;但增长之后的房价依然主要停留在5000-1000元/平方米的区间内,此区间占问卷比例的44.62%,远远高于其他区间。

3、农村养老处于自然状态,需要增加投入

“回乡见闻”问卷显示,农村老人的休闲娱乐活动,排名第一为看电视,为70%;排名第二为刷短视频,为55%;第三、四为棋牌和广场舞,均为47%。与此同时,23%的问卷认为家乡最需要的基础设施是老年人活动中心,居于“您认为家乡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榜首。两者结合可以看出,目前农村养老还处于自然状态,老人们的文化活动多为传统的自发项目,自上而下的、有计划性的投入、引导与建设有待加强,日常照料、医疗保障、精神慰藉等均显不足。

4、人口流出现象显著,空心化程度较高

“回乡见闻”问卷显示,外出务工人员规模超过30%的问卷占比为88%,外出务工人员规模超过50%的问卷占比为63%。由此可见,在大多数农村地区,人口流出现象显著,外出务工依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方式,外出务工人员规模超过80%的村庄基本可以定义为“空心村”,其问卷占比为19%,这是值得警惕的现象。与此同时,近五年来返乡/入乡青年规模超过50%的问卷占比仅为7%。人口流入规模仅为人口流出规模九分之一。这说明城乡之间以人口为主体的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依然呈现出严重的倾斜态势,乡村人才振兴任重道远。

5、春节娱乐活动相对传统和单一,文化属性有待增强

“回乡见闻”问卷显示,在春节期间家乡人们最常见的娱乐活动中,亲戚聚餐、在家看电视、棋牌三项占较高比例,超过其他选项的一倍以上,其中亲戚聚餐位居榜首,分别是72.28%、55.30%和41.67%。这说明春节期间,大家的娱乐活动相对传统和单一,文旅活动、民俗活动、群众活动等具有文化属性的春节娱乐活动有待增强。但同时要注意到,部分农村因防疫原因,对聚集性民俗活动举办较为慎重等原因影响了此项数据情况。

6、东西部农村发展差异较大

“回乡见闻”问卷结果分析显示,我国不同地区农村状况差距呈现不同特征。东部地区农村外出务工规模最多,同时也拥有最多的小轿车数量,土地流转规模最大,抛荒情况最少,近五年返乡青年规模最大。西部地区进城买房者和年轻人结婚一定要在城里买房的比例都最高,同时村庄土地抛荒规模最大,流转规模较低,但流转土地价格最高。

三、学者观点:如何记录乡村

如何记录乡村,首先是如何理解乡村。上面的分析主要是基于微博的文本分析和问卷的统计分析。本节将结合此次“回乡见闻”的微博,进行一些相对主观的讨论。

第一,“回乡见闻”的最大主题是记录家乡变化。

虽然经历了三年疫情,但是在网友们发表的微博中,乡村并没有日渐萧条,相反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有人说“这几年不曾回来,未曾想过原来老家竟然发展的这么快”。其中最大的表现是,买车的人越来越多,农村也为停车、堵车问题而发愁。更多的微博在描述,农家乐、网红打卡点、主题乐园、户外等新鲜事物,以及环境治理效果显著,山更青水更绿了。另一个大的变化在于,一些电商和互联网平台下沉到了村里,以及一些全球化快餐连锁餐饮企业入驻村镇,正在改变和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

第二,“回乡见闻”的最大特征是乡愁情感表达。

很多网友三年不曾回乡了,终于在年跟前的深夜自驾回乡。夜色茫茫,他们在车上发出微博,“回乡的路是通往儿时的路”。这些话总是让旅居异地都市的人泪眼朦胧。有人带着自己的孩子追寻儿时的记忆,老的电影院、老的学校,老的石板街……人已老,物已非,唯有记忆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真实。拨动最深处的情感,或许真的不是乡村离不开城市,而是城市离不开乡村。所以,个体而言,乡村是一种牵挂。宏观而言,乡村的行政资源和产业资源都相对薄弱,如何振兴?文化和情感是重要的抓手。因为动情,所以付出。情感可以撬动巨大的社会发展资源。

第三,“回乡见闻”不是远观、不是俯看,而是亲人的书写。

自从返乡书写兴起之后,很多媒体要么丑化乡村,用猎奇的目光、看似悲天悯人的视角唱衰乡村,仿佛乡村行将就木、破败不堪;要么美化乡村,田园牧歌、袅袅炊烟、绿水青山,甚至还有牧羊人和小仙女的传说。这些都不是真实的乡村,都是都市人和知识分子的想象,把乡村作为一个问题,或是作为城市的后花园去想象。真正的乡村,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万物生长的地方。而乡村里的农民,他们面对社会转型期的种种不确定,依然努力生活,并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现在和未来。可喜的是,在这次的微博发起的“回乡见闻”中,我们看到的书写,是站在亲人的角度,用充满温度和情感的笔触描写乡村的现状、问题和发展。

第四,在“回乡见闻”的书写中看到希望。

纵向对比近年来的返乡书写,今年微博发起的“回乡见闻”具有建设性,即不再是一味唱衰或抒发个人情感,很多优质博文都在努力地探寻乡村发展新的可能性,以及相对客观的讨论如何建设发展自己的家乡。比如有人关注乡村春晚、传统复兴,也有人认为乡贤是重要的可团结主体,还有人认为数字化发展是未来乡村的方向,等等。正如英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威廉斯所说,“要让希望具有可行性,不要让绝望具有说服力”。诚然,我们必须承认当代中国乡村还有这样那样的很多问题,甚至不无危机,但是乡村内生动力正在激发,外部资源也正在绵绵不断地导入。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我们有理由相信,乡村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沙垚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苏春艳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