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三月的北方,气温转暖,春意渐浓。几位老人坐在亭子里聊天,孩子们放学后结伴步行,裁缝店里放着几件要修改的春装,便利店在广播宣传新到的鲜食……这几百米内,居民们来来往往,在社区附近就能方便快捷地完成“生活清单”。

马萍家住太原市迎泽区并州路裕民龙城苑,周六上午,她到小区楼下的裁缝铺,想让裁缝刘师傅改一下儿子的外套。“刘师傅心细活好,我们有什么需要修补的都找她,前两天我还刚在这里改了裤腿。”马萍说。记者看到,周六上午10点到11点,就有4位居民来找刘师傅修改衣物。

裁缝刘师傅在缝纫机前改衣服。新华社记者马晓洁 摄


(相关资料图)

2021年11月底,并州路二社区联合社区商业公司打造了太原首家“邻里公坊”,包含裁缝改衣、家电维修、理发等店铺,以满足居民生活中“小修小补”的需求,且价格适宜,例如理发只需10元。

“邻里公坊”负责人陈东廷说,“‘小修小补’其实并不‘小’,是便民生活的基本圈,‘修补’做好了,人心就暖了。”

同时,对于这些“小修小补”的微利服务商户来说,他们可以在社区找到生存空间,通过减免租金等方式以较低的运营成本服务居民,不仅解决了自身就业,还撬动社区微利业态发展。“我们和居民不单单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更是相互扶持的关系,一种很温暖的关系。”秦美理发铺老板秦艳丽说。

秦艳丽在为社区老人理发。新华社记者马晓洁 摄

春风拂过,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刘殿葵从文庙小广场遛弯回来,和邻居在小区门口的长椅上晒太阳。他今年89岁,家住迎泽区建设北路社区,工作日中午,他的孩子要赶回来给老人做饭。建设北路社区常住人口有4299人,其中60岁以上的居民占52%,是太原市极具代表性的老龄化社区。

社区党委书记曹灿说:“我们会定期陪老人聊天,他们表达过‘做饭难’的问题,我们就积极协调开设社区食堂,预计三月底可以试营业。”社区食堂距离小区不到200米,食堂内注重配套适老化设施,供有老年人爱心套餐,价格不高于8元。对于像刘殿葵这样的情况来说,方便了整个家庭。

建设北路社区还为居民提供公益性“阳光五点半”托管服务,孩子们放学后可以来社区图书室写作业、借阅图书。吴越是社区旁建设路小学校四年级学生的家长,她说:“我们下班比较晚,无法按时接孩子,她每天放学回社区图书室我很放心,工作人员有时还会辅导孩子做作业。”

在太原,便利店也越来越承担起便民公共服务功能。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2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显示,太原便利店发展指数名列第二。走在太原街头,每三五百米就有一家便利店。

唐久便利五一东店附近有两个小区、三所中小学、一幢写字楼。很多学生和上班族都表示,“一顿热腾腾的早餐是从唐久开始的。”遇到年纪较大的大爷大妈购买米面油,店员会主动帮忙送上楼;遇到半夜急用物资,居民们首先想到的是联系店员。这种温暖互动,是便利店之“便”的真实写照。

山西省太原唐久超市有限公司高级营销经理张力介绍,2022年以来,唐久积极建设第三代门店,除生活缴费、免费加热餐食等便民业务之外,还推进建设就餐区、自助打印、公共卫生间等设施。同时根据居民消费习惯的变化,大力发展即时零售,免费送货上门,将便民服务从“足不出‘圈’”到“足不出户”。

唐久便利店全新打造的就餐区。受访者供图

便民生活圈,不仅要用脚丈量半径长度,更要用心感触服务温度。太原市商务局市场体系建设科科长杨静表示,“我们也在不断探索,既要便民也要‘暖’民,力争在2023年底先行取得建设经验。计划到2026年底,力争实现主城区40%的社区达到高水平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标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