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时节,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太平镇绿化村,在石头缝隙间生长的一株株川佛手枝繁叶茂、绿意盎然。

在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太平镇绿化村拍摄的佛手柑树(3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资料图】

川佛手是一种中药材,在沙湾区种植历史悠久。过去村民零星种植,既形不成规模,也缺乏深加工。

“沙湾区的地貌特征可概括为‘七山、两丘、一坝’。”沙湾区委书记徐岳泉介绍,“七山”中七成以上是喀斯特地貌,总面积达28.3万亩。

近年来,针对喀斯特地貌土壤贫瘠、地表缺水等特性,沙湾区组织农业精干力量深度调研,通过背土填山、治理石漠、改良树种等方式,在喀斯特地貌上创造出“两味药”的“石缝经济”——规模化发展川佛手标准化种植基地1.63万亩、柔毛淫羊藿采种育苗基地3500亩。绿化村及其周边还建成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2022年实现年产值3.5亿元。

在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太平镇绿化村拍摄的川佛手标准化种植基地(3月15日摄)。(乐山市沙湾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绿化村川佛手种植大户范成义种了50亩,他说,“订单收购+分红”和“土地流转+优先雇用+分红”等模式,不断提振着种植户的发展信心。“今年的气候和市场行情都很好,收入应该差不了。”

园区内的川佛手种植基地里,57岁的谭坝村村民邓素群正戴着防晒帽、背着竹背篓忙活着。她告诉记者,在这里干活每天有70元工钱,还管一顿午饭,“现在村里七八十户都在种川佛手”。

据了解,园区累计带动2400户7360人种植川佛手,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的1.9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2.8万元,共向周边脱贫户、残疾人常态化提供就业岗位近1200个,务工群众人均每年可增收近2万元。

在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太平镇绿化村川佛手标准化种植基地,种植大户范成义在查看长势(3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沙湾区副区长李诚宇告诉记者,当地政府还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等机构合作,分别成立了川佛手和柔毛淫羊藿产业博士工作站,为产业升级提供支撑。

据介绍,园区目前与多家制药集团签订了长期供货战略协议。

“石缝经济”的成功试点,破解了长期困扰沙湾农业发展的“喀斯特之痛”,让昔日“石山”变“青山”进而变“金山”,走出了一条山区发展富民产业的乡村振兴之路。

园区内,蜿蜒成网的水泥小道上设置了不少供游客拍照歇脚的“打卡点”和凉亭,吸引了不少春游踏青的游客拍照留念。

“产业发展起来了,下一步我们计划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丰富增收业态,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李诚宇说。

视频制作:唐文豪 李灏(报道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