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象新闻记者 李书宝 通讯员 郭庆/文图

春节临近,在洛阳市穿境而过的黄河岸边,人们正冒着严寒采收银条,节日的餐桌上又将添加一道美味。

眼下正值银条丰收的季节,洛阳黄河滩区的田间地头,轰鸣的拖拉机犁过后,人们排着队用小钉耙在犁开的地沟里采收银条,好不热闹。一根根翻出泥土的银条,晶莹透亮、洁白如玉,令人忍不住垂涎。

但清理泥土的过程是个细发活儿,充电线粗细的银条,需要耐着性子,稍一用力或者动作快了就会折断,影响品质,因此一般每人每天采收仅一百斤左右。

银条在河南洛阳种植历史悠久。相传唐玄奘从天竺取经归来带回无名蔬菜,唐太宗李世民赐其名为“银条”,并作为宫廷菜肴。清乾隆皇帝同百官品尝后,赞誉其为“膳食一宝”。银条对生长环境要求十分苛刻,需“有水而不湿,有沙而不松”。

作为原产地,偃师区的城关、首阳山、山化、岳滩、顾县、翟镇等地盛产银条,被农业农村部批准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些年,银条在洛阳黄河滩区等地方也少有种植。2001年,出席上海APEC会议的各国元首,称其为“世界奇菜”。

银条又名地灵、罗汉菜,主食地下块茎,肉质脆嫩无纤维,营养丰富,是人们餐桌上的高档次佳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