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建议全面推进HPV核酸检测用于宫颈癌防控

作者 戴立忠 全国人大代表、圣湘生物董事长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与人民健康意识逐步提升,国家对于重大癌症的筛查、治疗愈发重视,尤其是全球女性高发的恶性肿瘤——宫颈癌。中国在2009年将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列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过不懈努力,筛查覆盖率取得了有效提升,但发病率未得到明显改善,且新冠疫情防控证明行之有效的核酸筛查检测未能广泛应用到宫颈癌筛查。

就此,我提出两项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宫颈癌筛查手段,重点提升筛查覆盖率、HPV(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初筛使用率。

积极推广准确度更高、可及性更强的核酸检测作为宫颈癌初筛的主要手段,因其相比细胞学检查方法有着更好的自动化程度、检测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客观性。据健康城市建设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试点工作报道,2021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15个首批试点地区中HPV检测初筛已从6个扩大为11个,筛查方法逐渐向HPV检测转变。健康城市试点工作是对宫颈癌综合防控能力建设的重要探索与创新尝试,全国各地应积极响应、效仿,对于未参与试点工作的地区,尤其是尚在使用细胞学方法初筛、不允许HPV检测初筛的地区,应积极鼓励这些地区快速转变筛查方案、优化筛查路径,提高HPV检测初筛使用率,提升宫颈癌筛查覆盖率,积极提升宫颈癌防控效果。

同时,对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医疗资源相对落后的地区,及尚不具备较好核酸检测能力的地区,可将便携性强、操作便捷的分子POCT(即时检验)设备应用在基层及偏远地区筛查当中,尤其是交通不便、地广人稀的区域。以试点先行,扩点扩面,提升辐射影响,积极响应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号召;并积极动员一切社会力量进行资源投入,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宫颈癌防控,强化宫颈癌综合防控能力建设。

二、充分利用现有核酸检测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宫颈癌综合防控能力建设。

强化政策引导,在“两癌”筛查民生项目中采用HPV检测作为宫颈癌筛查的初筛手段,充分用好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已建成的庞大的核酸检测能力,避免核酸检测设备、便携式POCT等核酸检测基础设施的闲置浪费。在积极促进HPV疫苗接种的同时,鼓励财政预算投入及分配以扩大HPV初筛使用率;需明确的是,疫苗接种人群在适龄情况下仍需坚持定期筛查,筛查仍是全球各国预防宫颈癌的重要手段。

此外,积极探索近年来积累与发展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信息化等新技术,优化宫颈癌防控能力与诊疗服务能力建设。可在原有的“健康码”“新冠监控上报系统”等信息化系统基础上,制定宫颈癌筛查的信息化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升宫颈癌筛查信息化服务水平,并做好诊治服务的衔接,提升整体的宫颈癌综合防控能力建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