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关新耀
“咔嚓”,34岁高考复读生唐尚珺将手机对准眼前的漓江竹筏按下拍摄键。拍摄,是唐尚珺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是他读书之余的兼职时刻。
【资料图】
7月4日,刚填报志愿不久,身在广西桂林的唐尚珺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兼职+散心”,而上一条视频是他公布填报志愿的消息。
漓江竹筏,江中碧水萦回,奇峰倒影,不经意间,这些都成了他手机里的一道风景。
白T恤、戴眼镜,瘦高个……
34岁了,唐尚珺的眼神还透露出高中生的样子。
今年2月,唐尚珺发文称再战100天,证实他第15次参加高考。6月6日,高考倒计时1天。
“是离开的时候了 ——永远的18!”
6月9日,唐尚珺终于鼓起勇气,在社交媒体上发声,离开的对象,是他曾复读14年的高中生涯。
唐尚珺曾怀着一个“清华梦”,为此,自2010年起,他在广西各地瞒着家人进行了漫长的复读。对于他来说,清华大学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终点线是考到更高的分数。
2019年时,他考过高分645分,不如意时,他只考了300多分。
这17年来,唐尚珺像在“坐过山车”。
【复读】
高中,唐尚珺读了17年,仅高三,他就读了15年。
其实,“高四”并非唐尚珺首次复读。
唐尚珺第一次复读时间是2005年,多读了一年初三,用他自己的话讲是源于一场“怪病”。
好友何汉立直言,唐尚珺在人生十字路口多次被命运捉弄,从他初中生病错过中考,开启人生第一次补习,就注定了今后的沉浮。
初三中考前一个月,唐尚珺开始头晕,医生也不能给出准确的诊断。
因为这场怪病,唐尚珺没法参加中考,就连毕业照片也没机会拍。这些在何汉立看来是一种遗憾。
就这样,何汉立读了高中,唐尚珺经反复咨询,他读了“初四”,开始人生第一次复读。此后,何汉立与唐尚珺还保持着联系,在当时通信不发达的情况下,两人仅限于书信来往。
复读一年后,唐尚珺考上钦州最好的高中——钦州二中后,听老师说,进入钦州二中,等于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大学。
2009年,唐尚珺第一次参加高考,372分,只够读一个专科学校,不仅他不满意,就连父母,也高兴不起来。
2010年,唐尚珺第一次复读,他下决心努力,考出一个满意的分数,但每到高考,他总是无法考出满意的分数。
2016年是一个改变,这一年,他高考分第一次超出600分,以625分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
这一年,他决定结束复读,去北京入学。在好友何汉立的纪录片《高十》中,唐尚珺一早到学校拿到录取通知书,来到医院看望生病的父亲,并将多年复读的事告知了家人,得到谅解。
【执念】
唐尚珺一次次复读,一个重要原因是想考上清华大学。
1988年,唐尚珺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上思县的一个小山村,交通不便。
唐尚珺有3个姐姐、1个哥哥,父亲此前是一名小学老师,后因计划生育一直务农,母亲不太识字。
当唐尚珺还在读小学的时候,他曾听父亲讲过一个邻村学生考上清华大学的故事。那人毕业后,不仅衣锦还乡,还有很好的事业与生活,更是为自己的家乡修了一条路,这样的事情在唐尚珺看来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
在老家,他也常听大人对小孩说,“让老祖宗保佑你考上清华大学”。
从父亲处,他也深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这些场景深深刻在了唐尚珺的心里,虽然当时他对清华、对大学没有任何概念,但确定“考上清华”是一种荣耀。
除了邻村人考上清华大学的故事外,2014年,钦州二中同班复读生吴善柳考上清华大学的故事也深刻影响着他。
那一年,唐尚珺“高八”,复习的第五个年头,相比以前成绩提升不少,573分(当年照顾分10分),比一本线高出53分,被西南政法大学录取,但他没打算去。
在何汉立的纪录片《高十》中,面对镜头,唐尚珺直言早在应届生的时候,就听过吴善柳,但同班那一年,几乎在班里见不到吴善柳本人。
为了清华大学,吴善柳一次次复读,放弃过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众多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和唐尚珺同班时,吴善柳已经32岁。
高考出分后,32岁的吴善柳夺取了钦州市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这一消息,唐尚珺还是从班上QQ群得知的。
他再一次从吴善柳考上清华大学中受到鼓舞,他的目标也变得更清晰,那就是除了清华,其他的学校都不考虑。
【谎言】
“用谎言去验证谎言,得到的也一定是谎言。”这是2010年央视春晚小品《一句话的事儿》中的台词。
对于唐尚珺而言,复读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圆一个又一个谎言。他曾一度给家人谎称在外地打工,实际他多年来辗转广西各地一直在复读。
2009年,高考不如意后,唐尚珺进行了第一次复读,但他2010年高考考了405分,还是没过二本线。
家人不同意他再复读,他选了南宁一所专科学校。临走前,父亲给他准备了5000元学费,还有每个月1000元的生活费。
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唐尚珺直言“我在学校逛了一下,跟我想象的差距太大了,学校食堂和宿舍都很小,跟高中没区别,我打退堂鼓了。”他下了一个决定:再复读一年,决定回钦州二中。但这个决定他没有告知家人。
2013年,按照时间推理,唐尚珺应该大学毕业了,在何汉立所拍的纪录片《高十》中,他也的确是这么说的。他谎称在一家叫“顺丰”的公司工作,一个月工资1600元。事实上他拿着家人给的大学学费,一直在钦州二中复读,每年成绩都有所进步。
《高十》主要拍摄的就是这一年——他是家人眼里的“打工人”。
2014年1月24日,离春节还有6天,学校开始放寒假,唐尚珺穿着红色冲锋衣也打算回老家。
唐尚珺很注意细节,回家,他连书本都不敢带一本。
从钦州的超市简单买些水果回家,他会丢掉印有“钦州湾大道82号”的塑料袋,因为“远在南宁的他”没法解释怎么在钦州买的东西。
直到2016年,考上中国政法大学后,唐尚珺才有勇气拿着通知书,将复读一事告诉家人。
唐尚珺的名字还出现在学校的光荣榜上。这次他决定不在复读,准备去北京上学。纪录片《高十》中,唐尚珺拿到通知书后,便去了医院看望癌症晚期的父亲。
此时,唐尚珺才将多年的谎言和盘托出,看着手中的通知书,父母并没有惊喜和意外,很平静的在看。
“心情很高兴,虽然瞒了我这么多年,他的毅力很值得敬佩。”面对镜头,唐尚珺父亲并未表露出病痛。
这一年,唐尚珺带着父母去了趟北京,为了省钱,他们买了卧铺,23个小时到北京。来中国政法大学门前打卡拍照,看了北京天安门,坐地铁爬长城,吃了北京的小吃。
【争议】
复读14年以来,唐尚珺身上有两个争议点。
一个是占用学校招生名额,一个是奖学金。
2016年8月,原本唐尚珺决定去中国政法大学读书,也申请了助学贷款。但在开学前,他在高中班级微信群里看到一条信息后,又犹豫了。
信息是广西某中学的“补习班招兵”。
学校开出这样的条件,“高考达600分以上的考生来我校补习,只要在我校报名参加高考,即可享受一次性奖励10万元;学校全免学费、住宿费,并提供一套公寓式住房居住;每人每月生活费1500元。”
如果第二年考上清北,一次性奖励60万元。
唐尚珺从未获得过多次多的奖金,625分的成绩,符合这里的招生要求。他选择领取奖金,隐瞒家人继续复读。领取的奖金,一部分钱用于自己生活开支,一部分给父亲看病买药。
后来几年复读,唐尚珺辗转于广西几所奖学金丰厚的民办高中,3万、5万元的都有,每个月生活费不低于1000元,联考成绩优秀,还能有几百元奖励。
但唐尚珺不认同为了奖金复读的说法。
他说,除了2016年去某中学和2022年考上上海交大,获得的这两次奖金比较可观外,中间几年的奖金只是基本够生活开销。当时选择了拿学校的奖金,也是在亲情和个人前途面前,选择了亲情,这钱可以给父亲治病,选择复读,还可以有更多时间陪伴他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2014年起,唐尚珺的成绩提升很大,曾被西南政法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广西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等名校录取。其中,2019年,唐尚珺考出了自己最高的一次成绩——645分,被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录取。
即便被多次被名校录取,但要么是专业不符,要么是没考出理想状态,要么是想再冲一冲,唐尚珺依旧执着于复读。
对于外界传闻,唐尚珺并不认可占用名校名额和为了奖金复读的说法。正如他认同吴善柳一直选择复读一样,他的理由也是清华大学。
“当初填这些志愿是更多是验证自己正在进步。”唐尚珺说,没有奖金的时候我也去打工自费补习,其实每年平均下来的奖金,基本够生活。领取奖金也能让他更加专注,另外家有老母,唐尚珺也希望能给她一些物质上的支持,百善孝为先,这是他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挣扎】
唐尚珺的一次次复读,在何汉立看来,并非是他所愿。
在他唐尚珺的社交软件上,标注“未在适当的年纪做该做的事,非执意为之,只后知后觉”。
其实,这些年来,唐尚珺并非没有思考过,他曾多次表露出内心。
“我发现我走错路了。”2014年年初,在拍摄纪录片《高十》的过程中,陷入复读旋涡的唐尚珺说,自己不应该回头那么多次。
“现在我觉得考大学没有很重要,跟家人在一起也很重要啊。”面对镜头,唐尚珺说出内心话。
2021年6月28日,唐尚珺在个人微博发文称“唐一直想改变自己的现状,有如今看来还很不切实力的想法,我一直以为,为所想,即便付出多一点,也心甘情愿。”
微博中,唐尚珺承认接触到的东西太少,认知太狭隘。“是偏执,当初不知人生可以有很多的路。以为自己可以,经历之后,才发现有些事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以为你十五分钟可以完成一件事,结果这件事花了二十几分钟,甚至无法完成。唯一欣慰的是,自己拼过,即便不可以,也无遗憾!”他这样描述自己。
2022年这一年,他高考597分,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录取,并多次在个人微博上晒出录取通知书。
当年9月2日,在微博中,唐尚珺再次在微博中袒露心声:
若问我:今日的生活是否是你想要,现在回想是否后悔。诚然,现在的生活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窘迫境地。犹如困在泥潭中,抬起一只脚,另一只脚又陷入更深。我如何不想脱身。迈入一个全新的环境,新的开始。做过的事,走过的路,这都是我自己的选择,一路走来,不觉已十余载,也会感慨唏嘘,此间奋斗,认识到个人能力的局限,非努力可以。
……
倘又问:是否仍执意于清华,生活唯高考?现今情况已非昨日,昨日尚可心中只为梦想。但今日有更多的牵挂,放不下,舍不得。心中最愧对乃老母。虽老母身体尚稳健……
“当初没有人引导,我走了很多弯路,也养成很多坏毛病,都是在自己摸索着前行。我不甘如此,我试图改变,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当有所收获,已是经年。总之,人要为自己的明天拼搏奋斗,但梦想之路不止一条。我后知后觉,可也无悔!” 2022年10月1日,唐尚珺再次发声。
【纪录片】
每年高考季到来之前,总有各地的高三复读班班主任陆续找到何汉立。他们希望在班上播放纪录片《高十》。
2016年,跟拍三年后,30分钟左右的纪录片《高十》上映,唐尚珺受到公众关注。
“唐尚珺一直想出来,但很多事情,让他无法跳出这个漩涡。”何汉立说。
拍摄主要时间是2014年过年期间,在纪录片中,唐尚珺直言“从初中到高中到现在,补习都一直为它(大学)奋斗,家里不知道我在干什么,还以为我去读大学了。”
在镜头面前,他经常会拿起那把吉他,自弹自唱Beyond的《海阔天空》。
多少次迎着冷眼与嘲笑,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刹那恍惚……原谅我这一生放荡不羁,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哪会怕有一天只有你与我……
“我想起以前这几年经过的一些很困难的事,很困难的时候,都没有人知道我是干什么的,除了你。我是拿上大学的学费来这里,我有时候很愧疚,他们在家里不是两个辛苦能够形容的,他们在家里拼命的干活,就只为供着我一个人去读书。”唐尚珺对何汉立说起心里话。
唐尚珺是个非常听话的孩子,姐姐以前对他说“读书的话穿运动服”,而现在工作了,应该注意点穿着,因此,那年回家过年前,唐尚珺就买了一件衣服穿了回去,显得成熟一点,有工作的样子。
这一年,家人并不知道唐尚珺还在读书,母亲便催促“抓紧娶老婆,快30多岁的人,对人家姑娘不能挑三拣四的”。
在母亲眼中,唐尚珺大学毕业后,在电脑公司工作,每个月1600元工资,包吃不包住,“一千多块钱不够吃的。我供他读书有成,由他自己找工作了。我又不叫他回来种甘蔗。”
唐尚珺是个孝顺的人,他给母亲500元钱,骗她说是辛苦钱,但自己开学后的生活开支,还没着落。
初五散年饭,唐尚珺喝醉了,但又似乎是清醒的。
“心中的梦想,它老手驱使我去做那些事,那些事你懂的,我本来是打算只做一年,做一两年,三四年,做了五年了,很多人不懂我做什么,很多人都不懂,就你懂了。”唐尚珺时而轻声说,他现在都怀疑“知识改变命运”是不是真的,小时候被“蒙”了很久。
“为了那句话,我反悔了现在,现在没有路可以走了,我就尽力往前走了,以前说非要考什么大学啊,现在我想想也不是,小时候可能被他们那个思想灌输坏了,其实很多路可以走的,但是现在我不能回头了,我只能再走一段就要结束了,不管结果怎么样,但是结果都会比以前好很多。”唐尚珺说,现在喝醉了,但是很多人挣扎了一辈子都挣扎不出这个圈,农村这个圈很多人讨厌在这里呆着。
后来,何汉立觉得最初上映的纪录片不足以完全展现唐尚珺的状态,2022年9月1日,纪录片《高十》76分钟完整版在网络平台上映,里面增加了小学同学阿二的生活和对话。
【对话】
大象新闻记者:2010年起,唐尚珺在广西各地瞒着家人进行了漫长的复读。2016年告诉父母,为何选择这一年告诉父母?
唐尚珺:2016年是个关键的节点,那一年分数考的相对不错,第一次上了六百分。那一年也发生了重大变故,我父亲诊断出肺癌晚期,医生说时间只有三个月,在这个时候,我觉得没有必要再隐瞒,是高速父母真相的时候了,这样他们会高兴,也会放心。
大象新闻记者:瞒着父母那些年,你都如何度过的?内心怕他们说吗?家里主动提出去你“工作的地方”找过你吗?
唐尚珺:瞒着家里的那些年,那时候的内心无法用语言形容,接近是纠结矛盾,用一个慌去圆另一个慌。就是让父母不替我担心,我也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因为家里很忙,家里是没有想法,也没有时间去看我“工作的地方”,正常情况,村里都难得有时间去一趟县里。
大象新闻记者:纪录片《高考十年》是您初中同学何汉立跟拍3年完成的,你看过几次这个纪录片?如何评价这部纪录片?
唐尚珺:纪录片我看过三次,第一次是首播,第二次是我父亲去世一周年,第三次是完整版在腾讯上线。这个纪录片真切纪录了那里面的心路历程,也留下父亲的音容笑貌,这个映像我觉得对我和我的家人都很有意义。
大象新闻记者:你说“今年认清现实,自己没有那个实力”,怎么看透的?跟广西的高考改革有关吗?还有没有其他因素?
唐尚珺:2016以前成绩每年都在提升,16以后这几年,遇到了瓶颈,成绩基本就在六百一二徘徊。我意识到短期是很难再有突破;另外母亲也老了,考虑家人。我得暂时放下梦想,或者以另外的方式去实现,所以决定迈出新的一步。另外我也想去体验一下新的生活,毕竟我在高中待的确实是太久了。
大象新闻记者:你接受采访时表示“说不定工作了再继续我的想法”,你为啥对清华这么热爱?
唐尚珺:这句话开玩笑的。也许我会通过考研这样的方式去实现。这样更加现实,也更加有意义。我觉得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但是我当初认知局限性,只认为通过高考才能去实现。
大象新闻记者:2016年,你被中国政法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录取,你还带着父母去了北京,入了学,后来父亲重病,你选择退学,领取几万元奖金为父亲治病。当时怎么考虑的?后悔吗?
唐尚珺:当时我看到了奖励,确实心动。原因:一,父亲病重,家境本就贫寒,回来我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为家里出自己的一份力。二,当时我个人境况很窘迫,曾经我去广东打工两个多月,只赚到四千多块钱,还被坑了。所以回来某种程度上也能解决一部分大学生活费的问题。三还想为梦想拼一把。
大象新闻记者:为实现你的清华梦,这十几年,身边的人都结婚工作生子,你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尤其是对家庭方面缺失很多,你怎么看待?
唐尚珺:人生之路,见仁见智。不一定非得怎么怎么样,不一定什么样的年纪必须做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这是世俗的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人生几十春秋,我们终都不会想的明白。我想,不辜负家人,不辜负自己,无怨无悔即可。
大象新闻记者:你经常假期去打工,都做过哪些零工?有没有难忘的事?
唐尚珺:暑假打工,一是看到工厂打工的不容易,打工人的辛苦,打工人的无奈。我也切身体会到了。;和好友汉立去兼职,做摄助,仿佛又回到初中时欢乐时光。很开心。
大象新闻记者:退一万步来说,如果被满意的大学录取,但是专业被调剂,你有啥打算?
唐尚珺:调剂了,看专业,如果能接受那就读下去,不然争取换专业。
大象新闻记者:对正在高中拼搏的学子或者希望通过改变命运的学子,有哪些话要说?
唐尚珺:学子应该多接触了解外界信息,实现梦想的路径不知只有一条;奋斗不一定能让你如愿,但会让你的人生更好;说易行难,很多道理人人都懂,但是真正去做,并持之以恒之人寥寥无几;养成好习惯,多运动,积极乐观,笑对成败。
【高考时间轴】
2009年,唐尚珺参加了人生第一场高考,他只考了372分。
2010年,第二次高考,唐尚珺考了405分,还是没过二本。
2011年,他考了475分。
2012年,505分,过二本了,他想冲一本。
2013年,数据缺失
2014年,在何汉立住的出租屋里,唐尚珺查了高考成绩,573分。被西南政法大学录取,但没打算去。
2015年,考了587分,被吉林大学录取,没有去。
2016年,以625分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
2017年,570分,被厦门大学录取。
2018年,619分,被广西大学录取。
2019年,645分,被重庆大学录取。
2020年,619分。
2021年,591分,被广西大学土木专业录取。
2022年,597分,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录取。
2023年,59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