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静(图片由即墨蓝天救援队提供)


【资料图】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土耳其强震,2月11日,即墨蓝天救援队抵达土耳其执行人道主义救灾任务的消息感动万千国人。2月12日,半岛全媒体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即墨蓝天救援队队长董刚,向他了解最新的救援工作进展及现场情况。

赴土耳其救援的蓝天救援队

抵达后没有休息,马上投入“战斗”

2月12日晚5点半,记者电话联系到了即墨蓝天救援队队长董刚。

董刚告诉记者,自己就在救援现场,“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土耳其震中马拉蒂亚,现场一片废墟,所有的楼就像馅饼一样,一层摞一层,全部塌掉了。昨晚有一个当地的幸存者说,在我们现在的作业点上,有一个坐轮椅的老太太和她的孩子被埋在废墟之下。幸存者说,当时地震发生时,这个老太太的孩子本能地往外跑,在跑出来之后,发现家中的老人没出来,所以在第一波地震停下之后,他又抓紧时间回家去推老人,这个时候楼还没有完全塌。但在他回去之后,余震来了,楼完全震塌了,把人砸在了里面。”

持续开展救援工作不停歇。

“我在现场看到的楼体混凝土结构和我们国内的标准不太一样,没有螺纹钢,全部都是用鹅卵石和水泥构成的框架结构,包括地面的水泥板也是一样,强度都不是很大,有些地方用脚一踹就能踹破。”董刚说,基于目前的情况,救援队和土耳其国家救援队进行了合作,“我们来的时候从国内带了一些破拆装备、搜救装备、后勤装备、顶撑装备和支撑装备用于救援,但是国内的大型装备没有办法带过来,所以我们向土耳其灾害应急署官方工作人员说了之后,今天上午土耳其国家救援队派过来一台车。”

“我现在已经没有时间概念了,我们从2月10日上午11点出发之后,一直到下午4点在广州机场坐上飞机;在广州,我带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蓝天救援队第二梯队60名队员前往土耳其;在2月11日下午7点35分,我们到达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机场。”董刚表示,五个小时的时差加上夜以继日的工作,导致他现在已经丧失了时间概念。

“我的手表仅仅可以显示现在是北京时间5点44分,但我不知道国内是白天还是晚上,今天是几号了?”董刚向记者询问道。

“2月12日,今天是星期天。”记者回道。

“哦,今天才12号啊……”

“我们昨晚到达目的地后,简单把行李进行了规整,经过大家的一致同意,我们没有休息,马上投入‘战斗’。”董刚说,“时间就是生命,我们希望奇迹再次发生,现在除了有3名队员在进行信息回传和资料整理之外,其余的57名队员全部在两个作业面进行作业。”

董刚说,“据官方提供的可靠消息,蓝天救援队现在所在的作业面还有9名人员被埋在楼下,刚才我们通过相关仪器和装备进行了探测,发现里面没有生命的迹象,说明下面人员生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不管怎样,我们将用尽一切力量找到他们。”

蓝天救援队队员正在加紧救援。

零下10℃进行救援,队员手被冻僵

按照报备的要求,蓝天救援队一行要在土耳其待15天。记者了解到,此次参与跨国救援的5名即墨蓝天救援队队员年龄大多在30~35岁,“平均年龄的构成决定了我们的战斗力。”董刚说。

当记者问及是如何选取赴“土”队员时,董刚表示主要看3个方面。“一个是体能方面,身体必须健康,没有疾病;第二个是技术方面,必须具有救援方面的专业技能,具体来说就是建筑物坍塌救援技能;第三个是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我们在现场救援有可能接触到变形的尸体,会产生应激反应和心理上的不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截至目前,全国蓝天救援队在土耳其救出存在生命迹象的人员两名。”

现场救援

“现在我们有一部分救援队队员住在附近一个学校里,因为学校的建筑物标准普遍比较高。我们第二梯队的队员住在当地政府提供的帐篷里面,这两天土耳其下大雪,现场屋顶积雪没化的还有半米多,天气非常冷,这对我们的救援工作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考验,负责营救的蓝天救援队队员一会儿手就麻了,室外温度大概接近零下10℃。”

虽然跨国救援充满艰险与挑战,但即墨蓝天救援队队员没有丝毫胆怯。董刚说,“生命没有国界,我们执行的是人道主义救援,是生命救援,所以当我们在接收到全国蓝天品牌中心的入围通知后,第一时间进行了物资、人员、装备等一系列的评估和考核,最终选出了5名队员进行跨国救援,这是全国蓝天救援组织对我们的一种认可,说明我们的技术能力和人员装备能力达到了标准,灾难面前,共望平安,希望能出现更多奇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