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水下考古人员跨步式入水(资料照片)
在9月13日举行的全省文物工作电视会议上,青岛市副市长赵燕介绍,全国唯一的水下考古博物馆、全省第一家“国字号”央地共建博物馆——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今年签约落户青岛。
赵燕表示,青岛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48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56处、名人故居60处、各类博物馆111家,近年来,文物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更加重要,文物保护工作的示范效应日益彰显。开展了即墨故城遗址、琅琊台遗址等重要大遗址的考古工作。琅琊台遗址考古获山东省考古五大新发现,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前三十名。三里河遗址入选首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名单。依托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北海基地,组织实施胶州湾外围海域水下文化遗产考古调查、青岛海域水下文物陆地调查等工作,发现了近代大型战舰的沉船线索和众多海洋文化遗迹,取得重要调查成果。
突出城市文化特色,加快建设“博物馆之城”。规划建设海洋文化、历史建筑、乡村记忆馆、工业遗产四大博物馆集群,全市注册登记博物馆111家,居全国第五位、全省首位。全国唯一的水下考古博物馆、全省第一家“国字号”央地共建博物馆——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今年签约落户青岛。2021年,全市博物馆举办各类陈列展览278项,接待观众527.2万人次,“向海图强——人民海军历史基本陈列”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奖,2个项目入选全省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展,2个项目获评全省博物馆优秀社会教育案例。
将青岛老城申遗全面融入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总体部署,深入开展申遗核心要素研究,初步完成申遗文本和保护管理规划编制任务,明确了2023年底前青岛老城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阶段性目标。先后争取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约2亿元,对青岛德国建筑、八大关近代建筑等66个项目实施保护修缮。青岛入选全国唯一近现代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试点城市,青岛老城入选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现正争取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利用青岛山炮台遗址等文物建筑辟建文博场馆,推动水师饭店旧址等文物建筑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培育青岛地质之光展览馆、太平湾现代艺术展览馆等时尚主题项目,为广兴里、三江里等里院建筑引入文化创意、时尚休闲等新兴业态,在保护城市历史文脉的同时,发展时尚产业,提高文化遗产利用水平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赵燕表示,下一步,青岛市将深入贯彻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方针,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推动各项文物保护利用改革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全省文物保护工作中“当龙头、做表率”,全力打造全省文物工作“青岛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