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见习记者 王春燕


(相关资料图)

不管岁月如何变迁,位于昌乐路的青岛文化市场始终密切地联系着市民的生活,在烟火滚烫的市井生活中和谐地存在着,为市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每逢周末都是昌乐路青岛文化市场活跃起来的时候,今天记者走进了昌乐路青岛市文化市场,探一探这市井生活中的文化味儿。

退休老人的精神家园

一个上世纪70年代的唱片机伴随着复古的歌曲吸引了很多人驻足围观。摊主于大爷退休一年多了,在这里开设了一个二手电器的摊位。于大爷告诉记者,来逛昌乐路青岛文化市场的以老年人居多,大多年龄在50岁到80岁之间。昌乐路青岛文化市场保存了他们那一代人的文化记忆,是老一辈儿的文化精神家园。现在老年人退休了来这里溜达溜达,可以淘一些怀旧的物件,也可以来聊聊天,唠唠家常,丰富一下自己的精神生活。

李阿姨今年67岁,在这里经营杂货铺已有10余年,她的杂货铺什么都有,有1957年出版的歌曲儿、有全套的《新编中华字典》、有精致的胸针,也有两块钱就可以买到的复古磁带……李阿姨如数家珍的清点着自己的“宝贝”,像与一个个故人亲切地对话,这里的小物件儿都被赋予了时光的印记与情感。

熙熙攘攘的市场上一个认真读书的大爷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尹大爷是二十余年的老摊主,尹大爷本身就有读书的爱好,这份工作给尹大爷增添了很多幸福感。

这样的一个文化市场为老年人娱乐提供了场所,也使老年人有自己的事情做,在这里售卖的不仅是小物件儿,也是旧时光和好心情。

收藏爱好者的宝藏打卡地

昌乐路青岛文化市场还是一些收藏爱好者的宝藏打卡地,有些不起眼儿的小物件儿身上可能存在着很大的研究和收藏价值,吸引了很多“识货”的人前来“捡漏”。

在一堆字画面前,记者遇到了认真挑选藏书的王先生,王先生今年44岁,是一名设计从业者,也是昌乐路青岛文化市场的常客,今天是特地过来淘一些平时买不到的旧书、画册、书法帖。王先生告诉记者,“在昌乐路青岛文化市场上,凭借自己的爱好和鉴别能力,加上一点运气,有希望淘到孔夫子旧书网买不到的书籍资料,价格也便宜。”空闲的时候过来转转,一些做学术研究的学者和识货的收藏爱好者也能从这里碰到意外的惊喜。

民间文化交流的活力平台

据记者了解,昌乐路文化市场始建于1994年,每周六周日的七点开市持续到下午两点左右。昌乐路青岛文化市场上以旧书为主,也有各种古玩、字画、玉石雕刻等,是一个规模较大、类型齐全的文化类跳蚤市场。目前,固定摊位有60余个,流动摊位300多个,有的摊主是从潍坊、济南等地特地过来的。

昌乐路青岛文化市场既是老青岛人钟爱的娱乐文化场所,也吸引了很多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收藏爱好者,成为文化交流的好去处,还实现了资源的循环有效利用。景观石摊主李大爷自豪地告诉记者,“文化市场上没有买不到的东西,也没有卖不出去的东西。”

昌乐路青岛文化市场留存了旧时光,也留存了感动,成为老城一道别样的风景,也以自己的方式丰盈着青岛的文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