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21时10分,伴随一声巨响,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十一)顺利腾空,采用“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微厘空间北斗低轨导航增强系统S5/S6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这枚享有“快响利箭”美誉的火箭,再次打赢了漂亮的一仗。因快而生、依快而成,长十一个子小、反应快,次次发射都不忘苦练“快”字功,一心念好“快”字诀。


(资料图片)

发射准备更快

今年4月的长十一发射任务中,发射队员需要在海上的集装箱里测试、指挥。时隔半年,此次发射任务创新调整为近岸发射,发射队员将后端的测发设备布置在陆地上,减少了为期3天的海上航行时间,进一步缩短了任务执行周期。

“近岸发射缩短了发射准备时间,同时还能利用近岸发射点海况较好的优势,为保障发射任务的成功再加码。”火箭院长征十一号火箭副总设计师张鸣说。

长十一是固体运载火箭,免去了液体火箭发射前的燃料加注等准备环节,具备“快”的天然优势。近些年来,除了坐拥“快”的强大天然基因外,长十一型号队伍一直坚持着“后天”的努力。早在2019年6月,长十一型号队伍攻克了海上动基座瞄准、前后端无线远控等关键技术,以“一箭七星”完成了首次海上发射技术试验。此后,他们不断优化海上发射技术流程,并将其完善固化下来,形成发射流程规范,使发射操作更为简捷,任务适应性更强。

海上发射、海上指挥,这是此前海上发射的特点。长十一此次近岸发射的成功,意味着我国海上发射有了新突破,发射准备周期更短,发射方式更为机动灵活。

星箭对接更快

此次海上发射任务中,长十一以“一箭双星”方式将北斗低轨导航增强系统S5/S6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在日益增长的商业航天发展需求面前,很多小卫星有搭载发射的需求。而多颗搭载发射卫星的最佳工作轨道难以统一,卫星间的结构协调和电磁兼容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长十一形成了系列化的卫星适配器产品库。此前,新的发射任务来临,用户提需求后再研发适配器,一般要耗时半年。而有了适配器产品库,接到发射任务后,长十一型号队伍即可根据个性化需求,快速匹配最合适的适配器,相比之前,耗时缩短一半,效率提升了50%。

“我们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积累了大量星箭接口联合优化设计的成功样案例,提升服务效率。”张鸣介绍,长十一型号队伍为每一发任务专门配备了一名星箭协调员,充分发挥多专业技术支撑的优势,确保各项接口和技术指标高效协商确定。

火箭生产更快

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十一火箭在山东固体火箭产业基地完成了测试、出厂,并就近执行发射任务,生产和发射效率大幅提升。

2021年,山东固体火箭产业基地完成一期建设并投入使用。这为长十一火箭的快速生产制造提供了更进一步的可能。

近年来,长十一型号队伍积极探究基于高密度发射的火箭小批量研发新模式,并实现了两发火箭的交错式总装测试、同步出厂评审。不仅如此,他们还以批产形式滚动生产,为卫星用户动态匹配最合适的火箭。总体算来,目前生产一枚火箭的时间比原先快了约5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