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一婷
在银鱼巷的寻常巷陌,生出古风新韵的多元文化;在潍县路的一砖一瓦间,触摸充满烟火气的老青岛味;在青岛商会旧址的数字赋能中,拥抱城市记忆与温度……2022年,市南区抢抓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成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一号工程”的重大机遇,锚定市级攻坚项目和区级破题项目,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姿态,全力打造“青岛上街里”品牌,以5A景区建设标准加快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今年,中山路片区入选全省城市更新试点名单,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入选山东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
(相关资料图)
幸福“城”长,城市记忆扑面来
“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是咱青岛人热切期盼的。看着人气、商气和烟火气渐渐‘回归’,我们心里幸福又满足。”家住大沽路的刘女士透露,她有时间就去中山路城市记忆馆逛游一圈,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们的大青岛,老城回忆多。”
中山路城市记忆馆,是青岛历史城市保护更新的典范案例,今年“十一”期间,开馆即“出圈”,入选“山东十大热点景区”。不曾想到,过去二十多年来,这座独具特色的历史建筑由于违法建设遮挡,一直笼罩着神秘的“面纱”。在攻坚拆违后,市南区对建筑保护修缮,9月份建成中山路城市记忆馆,运用虚拟现实、艺术营造和创意视觉科技元素,打造历史城区文脉传承支点和游客流量高地,实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表达。
为精心保护老建筑,延续历史文脉,市南实施“一栋一册”,开展中山路区域15万平方米建筑的保护性修缮和21万平方米区域协同整治。在历史文化普查挖掘基础上分阶段修缮保护、展示传承、开发利用,完成24册260万字研究成果,打造了中山路城市记忆馆、三江里展陈馆等一批文化地标。挖掘道路历史文化,设置中山路、北京路、宁阳路等10条道路二维码标示牌,为历史街区道路制定专属“身份证”,手机扫一扫,便可知道路的“前世今生”,实现街道信息“云阅读”。
与此同时,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历史城区各项工作顶格推进、压茬进行,确保100%完成年度计划任务。年底将全面完成中山路两侧30余处建筑外立面修缮和10万平方米历史及文保建筑修缮,潍县路19号里院综合体项目。青岛湾项目、北京路周边围合区域等9个项目年底前集中开工。
“巷”往生活,青年创业新热土
斑驳的青石板路、岁月留痕的砖墙、鳞次栉比的旧民居……在历史城区,有一处“巷”往的网红打卡地——银鱼巷。
近年来,市南对宁阳路进行了提升改造,在保持原有街区肌理的前提下,深挖本土文化内涵、开展招商运营,以新身份“银鱼巷”开街以来,聚集起一众敢创新有想法的年轻创业者,在老巷子里讲起了青春热血的创业故事。“很喜欢老城区的氛围感觉,感觉这里是一个宝藏街角。从第一次来这里到定下来开店,是很快决定的。”银鱼巷Honey Future主理人张楠表示。
位于济宁路24号的网红新地标三江里,也正在发生着相似变化。通过“修旧如旧”修缮、引进多元业态,不仅为老街里重聚了烟火气,更吸引着年轻群体,重塑街区活力。老里院“玩”出新业态,链接起书房、精厨、咖啡、酒吧等业态,实现建筑保护利用和街区复兴的“双赢”。
首届上街里啤酒节成为市南区城市更新成果的精彩缩影。
老街巷是打开青岛的一个入口,首届“上街里啤酒节”则更像是老城区回归大众视野的一场强势发声。据统计,活动期间“一主四分”五大会场累计吸引年轻游客近百万人次,周边商超营业额比以往增长约66%,餐饮企业营业额更是成倍增长,成为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成果的又一精彩缩影。加上中国北方最大的裸眼3D大屏、海誓山盟广场亮化等6大亮化项目竞相绽放,打造中国首个“城市历史街区元宇宙”……历史城区爆点频频,成为当之无愧的文旅“顶流”。
市南区坚持产业招商,加大时尚业态和品牌项目培育,针对历史城区业态结构单一、层次不高等“短板”,着力打造“旧里院+新经济”“老建筑+新消费”“原场景+新体验”的业态新场景。组织“青岛·上街里”招商场景发布会,推出8大主题20万平方米招商载体,新招引落户58个品牌项目,塑造吸引青年、留住青年的创新创业新高地。启动老城艺术展演季,举办“乐在老城”系列文化演出活动,举办“山海湾城美丽市南”主题原创音乐大赛,创作“青岛往事”“赵先生的客厅”等沉浸式喜剧。
市南区召开上街里招商场景发布会。
老城记忆犹在,城区品质提升。自年初以来,市南区千方百计挖掘停车资源,建成了六街口智能停车场、龙山人防停车场,在建中山商城停车场、禹城路停车场,新增1000余个停车位,拓展了老城“承载力”;狠抓环境提升,加快违建拆除,完成王统照故居、劈柴院等区域的89处违建拆除。完成四方路、平度路等12条道路改造,加快解决雨污管线老旧、居民生活不便等系列“烦心事”;百年太平路蝶变为步行街区,栈桥景区拆除围栏,有机连接中山路商圈;引入“城市管家”,开展城市物业服务,实现“五无五净五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