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很多专家预测2023年出生人口将跌破800万。

也许,大部分人会觉得800万已经很多了,但这个数据已经创历史新低,“人口警报”拉响。专家甚至预测:今后5-10年我国将正式步入“人口负增长”的阶段。

人口飞速增长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相比,人口负增长的影响更加引人关注,与此同时,带来的也就是人口结构趋向于老龄化的问题。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就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而这一比例达到14%,就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在2021年底时,我国则已经成为深度老龄化阶段。

而且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年龄不断增大的趋势,会随着出生人口的持续降低而进一步加重,预计到2035年左右,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一、为什么人口老龄化如此严重?

也许大家也都思考过,为什么老龄化这么严重?

其实,主要原因在于生育率的下降和平均寿命的延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1990年到2020年的30年里,我国人口出生率从21.06%下降到了8.52%。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在“两孩政策”期间,人口出生率有一些波动起伏,2016年出生人口数量一度回升到1786万。但此后又持续下降,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仅为1200万。

与此同时,人均寿命延长,老龄人口越来越多。1949年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2000年达到了71岁,2021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了78.2岁。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人均寿命的延长,在医疗资源发达的一线城市尤为明显,上海户籍中9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超过了13万,北京的90岁以上老人也在10万人左右。

伴随长寿时代而来的则是老龄化社会。

预计到2035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人口中占比将超过30%。

二、近几年,国家应对老龄化有哪些措施?

国家为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也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比如延迟退休、开放三胎以及个人养老金制度等。

1、延迟退休

此前,国家提出要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陕西、江苏、山东等3个省份已开始试点延迟退休。

2、个人养老金制度

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公布,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出炉”。

个人养老金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让人们在退休后能多一份收入,让老年生活更有保障、更有质量。

3、开放三胎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图片

以上政策是从整个社会层面来考虑,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人养老问题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那么,你会更倾向于如何养老呢?我国目前的养老模式是怎样的?

三、我国现有养老模式哪些?

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9073”养老模式又叫国家“9073”工程。

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采取以家庭为基础的居家养老;

7%的老年人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日间照料;

3%的老年人享受机构养老服务。

1、居家养老

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居家养老都是最常见的养老方式。居家养老比较符合中国的传统思想和习惯,以家庭为中心,依靠子女进行养老,是主流养老方式。

2、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目前主要出现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老人住在社区的家中就能够享受到更加方便的医疗、护理等便捷服务。这种养老方式不仅可以让老人享受到天伦之乐,还能享受到专业机构的服务。

3、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是指由专门的养老机构(包括养老院、老年公寓等等)将老人集中起来,进行更加全方位的专业、系统的照顾。这种方式很适合失能、独居的老人,可以减轻一部分家庭压力,是应社会发展而产生的。

 

目前,养老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如医养结合,能够为居家和社区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慢病管理以及其他公共健康服务;如智慧养老,面向居家老人、社区及养老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老人追求的也不只是物质生活的满足,还有精神需求。成熟的养老模式和健全的养老体系也会使老人过得更舒适。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