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个真的是我的保命药,原先是86块钱一瓶(100片),现在不到一年已经涨到了1000元一瓶,涨了10多倍,而且还买不到了。”近日,多名消费者反映称,市面上一款激素类药物醋酸氢化可的松片价格出现暴涨。由于大多需要长期稳定服用,暴涨的价格让很多患者用药成本急剧上升。
抗生素、激素、维生素,是临床用药“三大素”。醋酸氢化可的松作为激素的代表性药品,其临床运用很广,此次价格暴涨,该药适应证患者将陷入“一药难求”困境,即使侥幸买到药品,也需背负10倍于过去的沉重负担。用其他激素替代,药品的适用性和效果会大打折扣。
此次醋酸氢化可的松片异常涨价的原因比较复杂。一言以蔽之,是短期内几个不确定因素叠加,从而导致药品定价和生产流通等环节失去原有的规范与秩序,市场出现剧烈波动。
首先,该药处于新旧版本交替阶段,并且交替没能确保平滑过渡。此前药企针对该药生产的两种规格均已经停产,新版的一种规格已经被纳入医保,但新的购销渠道尚未建立,该药品目前只供给医院,需由政府部门统一采购,得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并且转产之初,产能一时难以提升。也就是说,新旧版本替换衔接有漏洞,导致药品供应出现空档期。
其次,该药的生产工艺更新迭代,导致两种竞争力相差悬殊的工艺并存,对价格和产量形成巨大冲击力。该药传统的“发酵工艺”耗时费力,人力物力成本都很高,需要改进;新的合成型原料虽然价格低廉,但尚未得到推广普及。工艺替换、产能增减等,不能一蹴而就,且转换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乱象。不仅该药如此,目前药品研发和生产技术更新进度明显加快,新药不断涌现的同时,老药也在加速淘汰,由此导致的药价波动和保供乱象,将变得更加突出。
对抗上述不确定性,最好的办法是注入稳定性。每种药品出现短缺和断供现象,都有具体原因,比如有的因为原料药涨价迅猛;有的因为利润太薄、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有的因为技术更新和产品迭代,导致老药已停产,新药尚未足量生产;有的因为销量甚微,药品难以做到精准匹配。药品生产流通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供应不及时或中断现象。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些难题难以做到一招化解,理应细分原因、精准施策。
注入稳定性,更应紧跟市场动态,做好前置性防范。新旧版本转产、生产工艺更新,导致价格和产量波动,是可以预见的现象。要提前做好防范预案,比如可让旧版药持续存在市场较长时间,旧版药生产线也不应过早关停。倘若新老两种生产线难以同时保留,至少应该储备足够数量的旧版药之后,再推进新旧版本和新老工艺转换。
药品短缺导致“一药难求”,是近年来经常发生的现象。治病不能等待,临床急需药品和特效药更是须臾不可或缺。强化短缺药市场预警,建立短缺药名单并及时更新,细致分析药价异常波动和供应紧张原因,将防范与应对做在前面。通过更通畅的信息交流,让药品配送更精准快速;通过更充足的药品储备,对冲市场异常波动,从而大幅提升易短缺药品的可及性,确保每名患者和每类疾病,都能及时用上所需或特需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