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2025年全国广场舞(健身操舞)大赛总决赛在杭州圆满落幕,阜阳市广场舞代表队作为安徽省两支参赛队伍之一,在常青组(51—65岁)比拼中,以融合非遗安徽花鼓灯元素的广场健身操舞斩获常青组大集体健身舞类自选项目(民间舞)二等奖、常青组大集体规定项目三等奖。这支队伍的亮眼表现,不仅展现了阜阳群众体育的过硬实力,更成为全市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此次全国大赛汇聚全国25个省(区、市)、42个城市的51支代表队、近千名选手,堪称“冠军中的冠军争霸赛”。阜阳代表队16名队员均来自颍州区金色阳光广场舞艺术协会,自今年6月起便开启艰辛备赛,队员顶着酷暑每周坚持至少4次训练。在2025全国妇女广场舞(健身操舞)大赛(安徽站)上,该协会凭借出色表现一举斩获常青组大集体自选套路、规定套路、团体三项特等奖,为阜阳赢得荣誉。即便是在杭州参赛期间,部分队员遭遇腿伤、感冒等不适,仍带病上场,用坚守诠释对运动的热爱与对家乡荣誉的守护。

“我们跳的是具有安徽省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花鼓灯!”参赛领队兼教练杨利介绍,队伍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将非遗花鼓灯与现代广场健身操舞创新融合,既保留地方文化特色,又兼具高技术含量。比赛中,队员们在固定节拍内展现更丰富的动作变化,且新颖编排与整齐表现赢得国家级裁判认可。值得一提的是,这支队伍早已是阜阳市广场舞领域的“常胜军”,连续多届斩获阜阳市广场舞大赛第一名。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阜阳市对群众体育事业的持续深耕。近年来,阜阳以满足群众文体需求为核心,从设施、赛事、指导三方面发力,构建起全民健身发展新格局。在场地建设上,已形成“大型场馆+体育公园+社区设施”多层次体系:界首市体育中心即将验收投用,颍东区体育中心预计2026年建成;全市建成10个大型体育公园、34个口袋体育公园,截至2024年底,体育场地达5.2万余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95平方米,实现居住区“15分钟健身圈”和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运动乐趣。

赛事供给方面,不仅承办全国妇女广场舞大赛、阜阳马拉松等国家级、省级大型赛事20余场,还连续举办市全民健身运动会、篮球联赛等传统赛事百余场,更将社区运动会、“村BA”、农民趣味运动会等小型活动延伸至群众身边。2025年以来,全市已开展各级各类赛事158场,吸引29.9万人次参与,让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的群众都能找到专属运动舞台。

科学健身指导也同步跟进。阜阳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科学健身指导中心全覆盖,年完成国民体质监测1.5万人次,建成2处社区运动促进健康中心;通过科学健身大讲堂、“五进”活动,让专业知识走进机关、企业、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志愿服务80余次,服务5000余人次,引导群众安全、科学运动。

此次广场舞队载誉归来,既是对阜阳群众文体活动成果的检验,更是对全市全民健身氛围的展示。未来,阜阳市将继续以更完善的设施、更丰富的赛事、更专业的服务,推动群众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让全民健身热潮持续涌动,为群众幸福生活注入更多活力。(刘萍 杨利 记者 张云山)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