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梁秀杰

编辑 | 夏县明

视觉 | 刘玉娇


(资料图)

责编 | 韩玮烨

4月6日晚间,港交所宣布自2023年4月13日上午9时起,新力控股集团(02103.HK)上市地位将根据《上市规则》第6.01A(1)条款予以取消(即摘牌)。

也意味着, 新力控股集团将成2023年港股市场首家退市的内房股。

根据港交所规定,停牌企业连续18个月即1年半内未复牌,则会面临除牌的风险。而 新力控股自2021年9月20日起被暂停交易,至2023年3月19日仍未能复牌,最终按规则被取消了上市地位。

图片来源:港交所

01 千亿房企梦碎资本市场?

曾经,新力控股是国内增长速度最快的房地产开发商。

公开资料显示, 新力控股于2010年在江西南昌起步,在2019年5月递表,11月15日正式登陆港交所。 2020年,新力控股取得销售额1137亿元,跻身千亿房企俱乐部,彼时其被称为最年轻内房股,也成为江西最大民营房企。 从0到千亿销售,这家房企只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而万科花了26年。

同年,新力控股创始人、董事长张园林亦登上了人生顶峰,在当年的全球房地产富豪榜,张园林及其妻子以110亿元的身家跻身进了前180位,一时风光无两。

图表1:新力控股2021年9月20日股价

图片来源:Wind

但它在资本市场的生命周期仅仅维系了46个月,不到两年。 2021年9月20日,新力控股因债务爆雷,股价断崖式下跌,一个交易日内暴跌了87%至0.5港元/股,市值蒸发了120亿港元,当日下午3点38分起暂停交易。

这一停就是18个月,而现在终于到了退市的一步。

02 新力控股“消失术”,老板“消失”债务“躺平”

造成情况的 原因是,新力控股在爆雷之后选择了彻底躺平,而不是积极自救。

黑马狂奔的背后,与规模和速度并行的往往是高周转、高杠杆、高负债、高风险,一旦资金链断裂,背后就是万丈深渊。 新力控股在2021年9月24日发布了最后一份中期财报, 截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112.18亿元,同比增28.9%;期内毛利24.38亿元,同比下降7.28%;毛利率21.7%,下降8.5个百分点;归属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7.63亿元,同比减少7.06%。

此外,2021年上半年,新力控股总资产为1120.38亿元,总负债918.04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1.94%,远超监管层规定的三道红线。

在债务压力之下,2021年12月20日,新力控股首次对外披露境内债务逾期63.94亿元,并确认已违约。

为此,新力控股先后变卖新力物业、江西阳炎、安徽新创等股权资产回血,新力实控人张园林也曾拿出1.49亿股新力股权用于偿债, 但问题是,债务黑洞太吓人了,眼看债务摊子无法收拾,新力控股索性直接选择“躺平”。 先是其创始人张园林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新力控股这家公司都已被法院点名“下落不明”。

具体来看,新力控股“消失术”是从张园林开始的。 2021年9月18日,新力控股一笔2亿多美元债券将到期,投资者在微信群里问张园林债务解决方案。张园林简单回复了一句:“正在想办法加快应对,多谢大家继续支持公司。”随后,投资者们惊讶地发现张园林已经从该微信群退出了。此后,张园林便消失的无影无踪,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一年之后,2022年8月25日浙江高院的一则公告引发关注。 公告称,成都力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上海力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被中建投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起诉一案已审理终结。

资料显示,被中建投信托起诉的这四家公司均为新力控股子公司。 在这则公告中有一段文字让人一脸问号:“因你公司下落不明,现依法向你公告送达本院(2022)浙民终965号民事裁定书……”

即老板消失之后,新力控股竟然也“下落不明”,连法院都联系不上了。

图片来源:人民法院公告网

现在,香港联交所说,该公司未能在3月19日或之前履行联交所订下的复牌指引而复牌。新力控股剩下的命运,只有清盘。

03 暴雷之后,房企又迎“退市”大劫

那么, 新力控股的退市,到底会不会引爆房企退市的多米诺效应呢?

根据港交所相关规定,上市公司若连续停牌18个月,则可对其摘牌。 据睿和智库统计,截至4月7日还处于停牌状态且遭到摘牌预警的上市房企超15家, 其中中国恒大、融创中国、世茂集团、中国奥园、花样年控股、阳光100、当代置业、南海控股等集中在9月份。

图表2:2023年部分停牌房企退市预警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睿和智库整理

且进入2023年,又有一批房企因未能刊发2022年年度业绩而遭遇停牌, 其中即包括佳源国际控股、上置集团、汇景控股、上坤地产、大发地产、新明中国、祥生控股集团、粤港湾控股等房企,也包括佳源服务、力高健康生活、康桥悦生活等物企。未来它们同样也将面临摘牌的风险。

图表3:2023年至今停牌房企一览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睿和智库整理

此次新力控股成为这批房企中“退市第一例”,对这些长期停牌的房企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但睿和智库认为,其并不能代表其他停牌或暴雷房企的情况。 至少,截至目前出险房企中“躺平”到“消失”程度的,只新力控股一家。大部分房企自停牌之后,都在积极自救,力争上岸。比如,融创中国已完成财报的公布,同时传出境外债重组的消息,待其余条件完成即可避免相关风险。

但仍需注意的是,停牌房企数量猛增,复牌者却寥寥无几。时至今日,仅佳兆业和景瑞控股等极少数房企实现复牌。这也预示着即便当下房地产市场融资端、政策端有所放松,但对房企整体,尤其是 出险房企来说,脱困之路并不好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