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国保 / 传承文化山西现存古代建筑四万余处古代彩塑近一万三千尊古代壁画面积约三万平方米数量居全国之首 人们常说“地上文物看山西” 现存元代之前的古建筑数量山西占到全国七成以上精品不胜枚举 ▲双林寺韦陀彩塑晋中地区东依太行山,西临汾河北与太原毗邻南与长治市、临汾市相交 东北与阳泉市相连 西南与吕梁市接壤 ▲镇国寺彩塑这里有 彩塑博物馆:双林寺五代建筑、彩塑遗珍:镇国寺星相、堪舆布局典范:张壁堡中国唯一仅存的祆教建筑:祅神楼中国庙宇琉璃艺术博物馆:后土庙▲祆神楼

1933-1937年

梁思成与林徽因

先后四次与营造学社共赴山西


【资料图】

进行古建调查

让三晋大地上的许多国宝级古建

重现天日

其中1934年8月的

第二次山西之旅

主要在晋中的汾河流域

▲后土庙戏台在这次行程中 我们沿着先贤们的脚步前往晋中的介休和平遥 从五代建筑镇国寺到晋中地区经典阁楼建筑还有彩塑、古堡、琉璃艺术▲镇河楼串起传统木构建筑知识认识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重走梁林路之介休-平遥

▲张壁古堡

///

1

行程亮点

1. 两天行走晋中地区6处国保单位!2. 镇国寺的五代建筑、彩塑、壁画,双林寺明代彩塑经典!3.建筑、彩塑、古堡、琉璃艺术一行看全!4. 晋中地区经典阁楼建筑基本看全!5.古建研究学者文化讲师全程带队深度讲解!

2

文化讲师

宇文祭红

知名古建博主、建筑景观设计师

作为山西人对山西古建筑非常熟悉 长期研究木构建筑的斗拱、梁架等并制作结构图

3

行程概要

D1

5月26日

星期五

介休指定酒店集合

D2

5月27日

星期六

张壁古堡(国6)、祆神楼(国4)、后土庙三清楼(国5)

D3

5月28日

星期日

镇国寺(国3)、双林寺(国3)、祁县镇河楼(国8)

17:30 送达太原南站解散

4

费用详情

2280元/位 识别二维码报名

费用包含:

讲师:文化讲师全程讲解

服务:全程领队周到服务

门票:行程内所有景点门票和文保费

交通:全程舒适空调大巴

住宿:两晚三至四星标准酒店

餐食:两顿自助早餐、三顿正餐

设备:无线讲解器

保险:旅行意外险

费用不含:

往返程大交通费用

未提及的其他费用

报名后有事退出怎么办?

1.集合日前3天及以上取消,可退实际未产生费用(有可能包含门票、餐费、住宿等);

2.集合日前3天以内,所有费用将无法退款。

5

行前预习

张壁古堡(国6)

张壁古堡遵循中国传统星相和堪舆理念建造,地上阴阳五行,地下六壬奇门。张壁古堡村名的来由也源于二十八星宿之张宿、壁宿。 古堡建有南北两座堡门,北堡门为砖砌,门外建有一座提升防御能力的瓮城,瓮城之上还建筑了多座宗教祠庙。瓮城城门面向正东偏北开设,与北堡门构成了两道堡门。两道堡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这既遵循了古代军事防御的原则,同时又寓有风水不外流之意。南堡门为石砌,堡门上有一座石雕龙头,象征龙首;门外有九条红石铺路,象征龙须。 张壁古堡呈长方形,依源傍沟,地势偏僻险要,东西374米,南北244米,城堡周长1300米,堡墙为板筑夯实,高约5至7米。 大多构筑重修于唐代到明清时期,堡内现存可罕庙、空王佛行祠、三大士殿、二郎庙、真武庙、关帝庙等宋、元、明、清陆续建的十数处庙堂建筑和明清宅院。 堡中地下满布立体三层、攻防退守藏功能设施齐全的网状古地道。另有旗竿石基座、古校场、巷门楼、更房、坡街、双龙碾、藏凤桥、夏商文化遗址、金代古墓等历史遗存。 张壁古堡村名的来由也源于二十八星宿之张宿、壁宿。 古堡建有南北两座堡门,北堡门为砖砌,门外建有一座提升防御能力的瓮城,瓮城之上还建筑了多座宗教祠庙。瓮城城门面向正东偏北开设,与北堡门构成了两道堡门。 两道堡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这既遵循了古代军事防御的原则,同时又寓有风水不外流之意,并使瓮城城门指向800米外的一座小山丘“照壁”和“照壁”上的象征北斗七星的七棵槐树。 南堡门为石砌,堡门上有一座石雕龙头,象征龙首;门外有九条红石铺路,象征龙须;进入城堡,是一条连接南北两个堡门的长约300米的石板街道,象征龙身;清朝年间,堡中居民出于谐调风水和兴盛文运的考虑,由堡外花费人力财力运入石材,将街道中央的青石板挖起,铺设了三列平行的红色长石条,一直从南堡门延伸到北堡门,它象征着龙脊。 古堡主次街道分明,街巷格局严整,房屋门楣考究,砖、木、石雕精美,保存完好。

祆神楼(国4)

祆神楼,当地人称之为玄神楼, 是三结义庙(旧为元神庙)前的乐楼,又是街心点缀的过街楼。明万历年间改建,清康熙、乾隆间重修, 另有殿和献亭,均为清建。 祆神楼是集合了门楼、乐楼与过街楼功能于一体的楼阁式建筑。 袄神楼初建于北宋,乾隆五十年(1785)重建,但在木橡头及屋顶琉璃上仍保留早期袄教图像,诸如犬头、驼头、畏兽雕刻,寓意驱毒祛邪、纳吉送福。三重檐的袄神楼平面呈“凸”字形,顶部为十字歇山,在东西南三面出带平坐的抱厦,富于韵律变化。突出于廊外的过街楼面宽三间,进深也是三间,街心部分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周设回廊,下层为庙门,上层为乐楼,中心为神龛。楼高二层,约25米,腰间设平座色栏,上部覆盖重檐,实为四层。四根通柱直承上层梁架,山门戏台上下叠构,楼顶十字歇山式,檐下四向凸出山花,瓦件脊饰全为琉璃制品,瑰丽壮观。 这座高层古建筑物,楼内深度、广度的比例都很协调,因而显出十分雄壮与稳定的外观格局,为我国建筑中的精品。

后土庙三清楼(国5)

介休后土庙属全真派道教古建筑群,现存建筑为明洪武至清道光年间不断添建而成,由后土庙、三清观等部分组成,构建了以后土信仰为主的多神拜祀格局。 轴线上有影壁、天王殿、护法殿、献殿、三清殿、后土圣母殿。圣母殿与倒坐戏台围合成庙宇内最宏大的空间。后土庙诸殿顶以精美琉璃为特色,鸦吻、角兽、博风、悬鱼琉璃皆颜色纯正、造型优美。

据《重修后土庙碑记》记载,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元年(457)及梁武帝大同二年(536)皆重修之。现在的格局是明正德十一年(1516)重修时所置,而后不断重修扩建形成。“后土”的来历有些含混。有的把后土作为人名,有的当成神名,还有的说成官名。这也是自然神演化为人格神的必然现象。《国语·鲁语》说:“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说是共工的儿子,能平定九州,成为地神。

后土庙的各处琉璃制品工艺精湛,历久色泽不衰,碧绿、金黄、孔雀蓝交相辉映。八卦楼楼顶坡面用黄绿两色琉璃瓦构成图案,金黄色的莲花脊筒、脊刹、宝瓶、宝珠、仙人、走兽等,琳琅满目,光辉夺人。就连十字歇山顶两侧的博风板、悬鱼惹草,也装饰着各种琉璃件,形象逼真,色泽艳丽。装饰在影壁博风板上的紫白两色琉璃葡萄,鲜活逼真,是难得的艺术珍品。庙内所有琉璃制品,色彩纯正明丽,造型准确生动,是中国庙宇琉璃艺术品中保存最完好的珍品,被称为“琉璃建筑艺术的宝库”。

镇国寺(国3)镇国寺始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3)。 初名“京城寺”,明嘉靖时改称“镇国寺”,延用至今。寺庙经金、元、明、清多次重修、重建,现存寺院共有两进院落,坐北朝南。 镇国寺的建筑,以万佛殿为最早,虽经历代多次重修,但仍保持了五代时的风貌,是中国佛教寺院中现存的三处五代建筑之一,其中的彩塑,更是全国寺庙殿宇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五代作品。 万佛殿建于北汉天会七年 (963),平面近方形,斗棋硕大,出檐深远,梁架形制规整。 佛坛上有庄严的释迎牟尼佛,通达的弟子迦叶、阿难,半咖跌坐于莲台上的文殊、普贤以及站立的胁侍菩萨,虔诚的供养菩萨与威猛天王在最外侧。 这组群像在变化中追求统一,继承了唐代群像轨范,是五代塑像精品。后院三佛楼有彩塑和壁画。 镇国寺万佛殿内的11尊彩色塑像,均为五代时期的原作,目前国内除敦煌莫高窟尚保存有少量五代彩塑外,镇国寺的五代彩塑已是全国仅有的绝版作品,在中国美术雕塑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价值珍贵。 万佛殿里的11尊五代塑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胁侍、二金刚和二供养人。每尊都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主像为佛祖释迦牟尼,全身金妆,神态自如,尽显威严神圣气势。右前臂和手呈伸出状,为免其下垂力因年久有断裂之虞,雕塑艺术匠师巧妙在前臂之下添塑一组镂空莲花,既解决了脱落掉落的后顾之忧,又显得别有风韵情趣,独具匠心,令人叫绝。佛祖的座台为须弥座,但没有八大力士及莲花雕饰,有别于后来明清佛寺须弥莲花座台的惯例。佛祖的背光花饰雕琢细腻考究,外框带以金粉相间的火焰为主调底色,间有雕塑精美的金龙鸣舞、彩凤展翅、孔雀开屏,融容着大量民族趋吉文化。基底部左右所塑青狮、白象,造型逼真、形象生动。 双林寺(国3)双林寺,原名中都司,其地本为中都故城所在,因之得名。 双林寺内分东西两大部分。 双林寺中现存最古之碑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姑姑之碑”。 年代久远,字迹模糊,第二十行“重修寺于武平二年”尚可辨认。“武平二年”(571年)乃北齐年号,既是重修,其创建年代必早于此。即使从北齐算起,中都寺也已历经一千四百多个春秋了。 双林寺坐北朝南,寺的外围是一圈高大的夯土包砖墙。寺内分东西两大部分。 西部为庙院,有十座殿堂、三进院落。 释迦殿、罗汉殿、武圣殿、土地殿、阎罗殿、天王殿组成前院;大雄宝殿和两厢的千佛 殿、菩萨殿组成中院;娘娘殿、贞义祠组成后院。 东部主要是禅院和经房。 中轴线上有天王殿、释迎殿、大雄宝殿、佛母殿,两厢有钟鼓楼、罗汉殿地藏殿、干佛殿、菩萨殿等建筑。 各殿满布明代彩塑,其中天王殿力拔山河之势的金刚、释迦殿静中有动的渡海观音、罗汉殿略与真人等高的十八罗汉、干佛殿面相恬静的自在观首与颇具动势的韦驮、菩萨殷端庄集逸的干手观音均为双林寺明代彩塑佳作。 祁县镇河楼(国8)镇河楼为镇煞昌源河“河灾”而修建,故称“镇河楼”。始建于明宣德年间,嘉靖、清乾隆年间屡有修茸。 为两层四檐歇山顶阁楼式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通高15米。台基为砖石结构,中间拱券门洞通南北。 镇河楼俗名回门楼,古为行人车马的通道。楼的四周,有18根明柱以支撑上部的木构建筑,楼顶为歇山式建筑,琉璃装饰,翼角层层上翘, 斗拱整齐排列,整体感觉古朴雄伟,细部构件又玲珑剔透。顶楼上悬有大匾额一块,上书“川陕通衢”,颇为醒目,楼内原有木雕、泥塑佛像金刚,今毁。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推荐内容